棒托寺:岌岌可危的佛教壁画(四川连载27)
标签:
旅游 |
在壤塘县茸木达乡去往阿坝县的公路旁,有一名叫棒托寺的宁玛派寺院,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寺庙因年岁久远而现颓败之像,但那些看上去古旧不堪的建筑却依然散发着浓郁的宗教气息,神秘,而悠远。
棒托寺总占地1.023公顷,建筑面积达1538平方米,该寺共有喇嘛塔32座,分建于明、清、民国时期,这些喇嘛塔分布在寺院中部长465米、宽25米的范围内,与西藏的降扎寺、甘孜色达寺塔群并称藏区3大塔群。塔均为木石结构,乃堵波式正方形塔基,塔身为瓶肚形,有的塔高达42米,有的则只有6米高,高低大小形状各异的塔错落而立。塔内中空,供有千手千眼佛、释伽佛、无量寿佛、莲花生、佛母、绿度母等塑像,内壁汇有大量精美壁画。其中的降妖塔建于1427年,塔基边长9.25米,塔体通高32米,内存部分明代佛像和壁画,是塔群中历史最悠久的喇嘛塔。
塔群中部保存有较完好的藏文石经,以较规则的片石正反两面刻成,石刻大藏经从明正统年始由60余名石匠辛勤镌刻达9年之久,分《甘珠儿》和《丹珠儿》2部,用50余万片石双面刻成,依照经文顺序堆放成墙,高9.7米、长46米、宽13米,占地598平方米,在我国现今发现的7处石经堆中名列榜首。
壤塘-阿坝这条线路并非热门旅游线路,大部分来阿坝的人都去了声名远播的黄龙、九寨沟甚至红原大草原去看黄河九曲十八弯的第一弯,鲜有人会长途跋涉来此地,是当地旅游部门的不幸,却是棒托寺和真正修行者的大幸。宗教从来都跟喧闹没什么关系,寂静悠远空山鸟鸣才是与心灵对话的法门。
棒托寺在藏语里意为“草坝上的寺庙”,顾名思义寺庙周遭山清水秀 ,环境优美。庙宇面对象山和大渡河支流则曲河,远眺象山恍如伸出长鼻畅饮则曲渡河水,妙不可言。高天流云,经幡烈烈,棒托寺虽处道旁,却依然有着一份悠然不染尘埃的气质。
当天,棒托寺除了我们4名外来者,只有几名藏族同胞在工地上忙活,他们正在重新修葺其中一座塔。我们穿行在塔林身处,几下便分道而行,背倚墙壁剥落的古塔,面对阳光,热烈的光线令人几乎睁不开眼,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一个老者,拄着拐杖绕着塔艰难的转圈,村妇跟了上去,一老一少默默地不知走了几圈,身影被拉长了投射在建筑上,折了好几折。
顺着金属的楼梯爬入塔内,塔内杂乱不堪,借着手电光可以稍微看清里面的景象:各种建筑材料乱堆一气,一片狼藉,有些壁画依然色彩鲜艳,但是有些墙壁却已被抹上了一层新鲜的泥巴,看上去,他们似乎打算抹掉老壁画在内部重新装修然后再画上新的。
忍不住骂了句脏话,真是一群败家子!
光,从小小的窗户里射了进来,回头最后看了一眼,叹口气,默默地退了出来。所有人,不论何事,终究都耗不过时光,都将埋葬在时光的流里。
——————————————分割线————————————
高天流云,经幡烈烈,棒托寺虽处道旁,却依然有着一份悠然不染尘埃的气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