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听到“ding hu shan”时,脑子里最先跳出来的其实是“顶湖山”三个字,望字生形,想着那山顶定当有个湖才对的起这个名字。但是实际上“顶湖山”是没有的,有的只是“鼎湖山”,据说是好事者帮忙改的,莫非觉得“鼎”字更有文化?顺便提一下,在明末清初之时,鼎湖山也曾被称为天湖山,原因是彼时肇庆曾是南明永历皇帝的行宫,据说永历帝驻跸肇庆时,曾多次上过鼎湖山。但是随着永历政权灭亡和清朝统治走向稳固之后,天湖山这个名称很快就没人叫了。可见,跟政权走的太近是很危险的,连个名字都保不住。
“顶湖山”已然是非常生动的名字,见者极容易猜想出山中的万般风光无边千重景象,改成“鼎湖山”之后,又有好事者循着原来的逻辑愣是在山上摆放了无数个大小不一的鼎,自然还必须有个世界最大的——话说,除了中国人,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哪个会闲的蛋疼在自家门口搞个鼎摆着呢?
鼎湖山林壑幽深,泉溪淙淙,与丹霞山、罗浮山、西樵山合称为广东省四大名山,乃岭南四大名山之首,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绿宝石鼎湖山同学从脚到头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类型,拥有野生高等植物1856种,其中珍稀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3种,以鼎湖山为原生地的植物有30种,因此,这里被眷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
此外,这里也是目前国内测定的负离子含量最高的地区,105600个/立方厘米。
换乘景区的小巴至半山腰,入宝鼎园,于门口见一端溪龙皇巨砚,文房四宝湖笔宣纸徽墨端砚中的端砚便产自肇庆——肇庆古名端州。此砚高2.76米,宽2.17米,厚0.21米,重2砘,砚台上雕有108条神态各异的水龙和火龙,据说此砚为天然之物,其体积与重量均堪称世界之最。
过端砚,沿左侧回廊入庭园。回廊上罗列着从古代到现代的各色大鼎,前行不多久,见一巨大的九龙宝鼎,此鼎当算“鼎湖山”的代表一景,同前文所述端砚同为世界之最。该鼎高6.68米,口径5.58米,重16吨,为世界之最。九龙宝鼎的鼎身和鼎足共铸有九条金龙,腾云驾雾,栩栩如生。
过巨鼎,有一观景台,可观天湖,湖如碧玉,漫躺山顶,四周青山环绕,有亭绰约,游人在此可纯粹观湖,亦可泛舟亲水,两相宜。
上鼎湖山除了问鼎观湖,还有一处是必须要去的,那就是庆云寺。
明崇祯年间,即公元1633年,在犄和尚来到莲花峰,视若佛地,于是结草为庵,取名莲花庵。,两年后,栖壑大师应邀到莲花庵当住待后,大兴土木,把缓坡削成七级,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倚山势构筑五层殿宇,计有大小殿堂100多间,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寺宇建成后,栖壑大师见周围雾霭袅袅,加之山顶有湖,天将雨,湖先出云,遂将莲花庵易名为庆云寺。
庆云寺是华南最大的寺院之一,古刹庄严,质朴而宽宏,寺内现今仍存千人镬、大铜钟以及有300年历史的白茶花树,被称为“镇山三宝”。
游毕庆云寺,沿石阶下山,沿途可观寒翠桥、半山亭、荣睿碑亭、补山亭等。待至山脚溪涧,有顽童在父母带领下于水中嬉戏,水花扬起,顿觉清凉。
鼎湖山是肇庆的名片
宝鼎园前有两尊颇具印第安风情的雕塑,与景区的调调颇为不搭,感觉很是诡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