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细想想,忍不住要赞叹一句:侗族真是一个智慧的民族!那无伴奏多声部侗族大歌美如天籁,如清泉般闪光,掠过古梦的边缘,至今传唱着千年的古老歌谣;那造型独特的风雨桥和鼓楼历经沧海桑田岿然屹立不倒依然讲述着岁月飘摇人事的变迁。
建筑是凝固的诗歌,音乐是流淌的诗歌,音乐养心,建筑凝神,能够创造出如此灿烂文化的侗族,怎能不叫人高山仰止顶礼膜拜?
要听纯粹的侗族大歌,大约还是应该去贵州的宰荡、高增等地,但是要全方位了解侗族文化,去广西的三江却是个不赖的选择。
三江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距桂林市167公里,是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在距三江县城19公里的古宜镇,有八个连成一片的侗族山寨,不仅完好地保存着侗族的木楼建筑、服装饰品、歌舞文化、生活习俗等古老传统,而且在与现代生活交融中继续发扬光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程阳八寨。
程阳八寨乃侗族千户大寨,它包括马安、平寨、岩寨、平坦、懂寨、程阳大寨、平埔、吉昌八个自然村寨,总面积12.55平方公里,居住着2197户,近10000侗族人民。程阳八寨节日盛多,因此有“百节之乡”的美誉。据说春节时,村村沸腾,寨寨欢歌,无比热闹。
要进入程阳八寨,要先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举世闻名的程阳风雨桥。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凡是有侗寨的地方就有风雨桥,目前三江县境内风雨桥多达118座。"风雨桥"因郭沫若诗句"艳说林溪风雨桥"而得名,为侗族建筑三宝之一,又称花桥,一般修在村寨下方河上,以拦截住福气,因此也叫福桥,建筑史上一般则称其为"廊桥"。花桥廊桥合其形,福桥显其意,风雨桥之名,则多出几分诗情画意来。虽然郭沫若那首诗写得不咋样,但这样一个名字,却不得不承认他的匠心独具与浪漫气质。
风雨桥集亭、塔、廊、桥于一体,不用一钉一铁,全部采取卯榫嵌合的工艺,横穿竖插,棚顶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这一座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溪河,傲立苍穹,久经风雨,却仍然坚不可摧,堪称建筑奇迹。侗族人根据河床宽度设计出了各式各样的风雨桥,在众多的风雨桥中,以亭楼式居多,这种风雨桥于长廊顶部竖起多个宝塔式楼阁,楼阁飞檐重叠,少则三层,多达五层。桥身庄重巍峨,如巨龙卧江,气吞山河,十分壮观。桥面两侧有精致的栏杆和舒适的座位,可供人们憩息。桥壁上或雕或画有雄狮、蝙蝠、凤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图案,形象诙谐洒脱,古香古色,栩栩如生。
据传,风雨桥建在溪河上不仅仅是给人们交通提供便利,而且还有镇邪和留财之意,故也叫“福桥”。
程阳桥建于1912年,四孔五墩,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
过城阳桥,便是程阳八寨的马安寨。
插一句:程阳八寨推荐游览路线:马安—平寨,岩寨—程阳大寨—平铺—冠峒。
马安是离风雨桥最近的一个寨子。在马安鼓楼前有侗族传统歌舞表演,除了吹芦笙等常见节目,这里的民俗表演值得一提的是多耶舞,游客可参与其中,和侗族同胞手拉手,肩攀肩,唱起耶歌转圈圈,忘记了是谁提醒打头的兄弟说村妇是电视台的主持人,结果就被直接拉到了最前面,就在小样儿唱唱跳跳瞎得瑟的时候,忽然数位壮汉围将过来,一把抓住村妇四肢,向空中抛去。不知是各位大汉气力惊人还是村妇体重轻巧,反正那一刹那村妇只觉得腾云驾雾高高凌驾于众人头顶简直就是我欲乘风归去了,小心脏吓得扑通扑通跳,一声凄惨的“啊”尚未收尾,身子重新掉落在众大汉手中。以为结束,不料又被扔出去了!!于是只听得满场都是这厮的惨叫声,以及众游客的哈哈叫好声。
尼玛,不带这样突然袭击的啊5555555555555!
所以,提醒一句:如果你想来high的,请主动站到最前面去。如果你恐高,那么请圆润地跑远一点啊。
马安寨后面的平寨、岩寨、程阳大寨几乎是连在一起的,感兴趣的可以慢慢逛。我们任务在身,直扑寨子里最大的鼓楼而去。
一寨一姓一鼓楼,无鼓楼不侗寨。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形似宝塔,占据寨子里风水最好的位置。侗族人要建寨,都是先定下鼓楼的位置,然后再以其为中心修建居民楼。鼓楼是侗族人民娱乐、议事的公共场所,是他们精神与灵魂的承载之所,更是侗族多元文化的载体。
现在的鼓楼大都成为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还有几人知道她最重要的功能其实是讲款呢? “讲款”是侗族人民进行美德教育、乡规民约宣传的一种方式,由“寨老”主持宣读,用皇帝的话讲,这是人民自我管理的好方式。
******************************************************************************************
爬到对面山上,可以拍到程阳八寨的全景。不过,很辛苦的哦。
江山多娇美如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