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杂谈 | 

2011年10月25日 
攻略:
1、 
2、 
1、 
 
早五点多起床,我俩匆匆煮了碗方便面吃就上路了。
此行一路向北,也是一路向上,最高时爬到了海拔2900多米。与南部相比,埃塞北部的温度明显下降,我们在车里穿着冲锋衣竟然还有些凉意。
就经济来说,埃塞的北部比南部发达得多,一路上还看到了几座比较现代化颇有规模的工厂,其中有中国人投资的皮具厂,厂区面积很大,建筑很漂亮。
埃塞北部的农牧业更为发达,公路两侧或沃土良田或碧绿草原,良田上生长着玉米、小麦、甘蔗、teff等农作物,小麦已进入收割季节,一派金黄充满了丰收的富足感。草原上则散落着大群的牛羊,它们时而会走到公路上走个秀什么的。
而我们对此毫无办法,惹不起,也躲不了,多半是只能减速或者干脆停下来等他们晃悠悠地让出半壁江山来。
从居民的住宅看,北部的房屋再也不见了茅草屋,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砖石结构或五颜六色的独栋洋房,当然也有土坯房。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在南部很多偏远地方,农村是没有电的,即便靠近公路有高压线,也并非家家户户都有电——很多时候这是装饰品,就好像中国一些城市的市政形象工程一样,沿街的墙面粉刷装饰一新,另一侧却是依然斑驳不堪老态龙钟。与南方相比,北方居民用电更为普及。
从人们的衣着打扮上看,北部虽然畜牧业更发达,但却再也看不到穿简单遮体皮裙的男女。
更大的一个区别是,在南部,几乎到处都是伸手向你要钱要物的人,而且不分男女老幼。在北方,这种现象明显减少了。
北方的公路也比南方好得多,路上的车辆明显要多些,这个多自然是“相对而言”,是不能够拿来与中国任何一个角落比的。
如果说埃塞的南部是原始部落风情游,那么北边,则是灿烂的历史文化游。我们在感受了最质朴最贴近泥土最接近人类本源的南部原始部落粗粝寻根游之后,从今天起将领略埃塞最骄傲的另外一面,这一面包括:巴赫达尔塔纳湖里神秘的修道院、贡德尔气势磅礴的皇宫和别具特色的天使头教堂、闻名世界巧夺天工的拉利贝拉石头教堂等。
下午四点半,车子到达巴赫达尔市,这座城市看起来比号称第二大城市的南部城市阿瓦沙要好得多,而且著名的塔纳湖就在身边——恰如西湖与杭州的关系。有湖相伴的城市总是比较温柔而美好的。
由于位于湖边的Ghion hotel旅馆客满,我们只好住到距市中心不远的另一处地方,据说这地方也属Ghion旅馆的老板,但由于不靠湖,没有卖点,所以同类房间的价格仅是Ghion的三分之一:仅需100比尔,不到6美元,没有网络。














发源于埃塞俄比亚北部的青尼罗河和发源于布隆迪的白尼罗河在苏丹境内的喀土穆交汇后共同组成了世界上的第一长河:尼罗河。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