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2年9月25日 韩国仁川月尾岛
攻略:从首尔去仁川月尾岛,可搭乘地铁至仁川站下车,再换乘2、15、23、45路公交车到到船厂事业站或月尾岛站下车。我俩是从仁川地铁站出发,全程徒步往返加游览,总距离大约10公里。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辞职出去旅行了很长时间的驴友在微博上发感慨。他说,旅行结束,终究还是要回归忙碌枯燥的现实生活中。
皇帝回了一句:旅行原本就是生活,从未离开过现实,何谈回归?
果然是霸气侧漏。
村妇原本认为他这样说欠妥。皇帝固然是在讲自己对旅行的理解,并且此话用来形容他自己的生活亦是无比妥帖。但真话有时候是蛮伤人的。后来转念一想,现在有太多年轻人,年纪轻轻身强力壮不愿工作就想享受也是真的缺乏教育。很多人只看到了我们生活的光鲜和精彩,却不会关注其背后的东西。如果知道为这一天的到来有人在40岁高龄还在办公室打地铺死拼,数年如一日几乎每天晚上工作到午夜,你还会羡慕么?
人前要显贵,人后必然需要加倍的努力。
早饭后,我们从酒店出发,不乘公交车,一路徒步去了月尾岛公园。公园位于月尾岛入口处,免门票,但鲜见游客。我们估计,中国的旅游团队是绝不会来这里的。
月尾岛是著名的“仁川登陆”时金日成部队的前沿阵地。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月尾岛公园曾被作为驻军基地,限制市民出入,2001年改造为公园后才向市民开放。这座公园很好的保存了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散步或登山运动。园内有济物浦广场、芙蓉池、潇洒园等20处韩国代表性庭园。其实,“庭”和“园”是两个概念,“庭”一般有围墙,而“园”则是开放式的。
没有遇到保安,也没有遇到带红袖章的老头老太太,我们恍如入了无人之境,悠游在初秋的小道。
公园近山脚处有木质栈道上山,可以直接到达山顶的瞭望台。奈何我们却错过了,于是多出一段数公里的路程,却因此看到了更浓郁的秋色。
月尾岛是仁川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因形似一弯半月而得名,她原先是仁川站以西约1公里远的一座孤岛,在上世纪20年代初用石头筑起石堤,才与陆地相连。半岛上有美味的生鱼片店、有无敌海景的咖啡厅、活力四射的娱乐公园以及月尾文化街,每个周末都会汇聚各种艺人表演。
我们沿着山脚的人行道环岛漫步,全副武装的骑行者接二连三从身边经过,路对过的港口停满了各种型号的轮船。从月尾岛公园走出大约一公里,见到一座博物馆,拐进去问了问路以确定方向,然后进入一个小公园,公园里的低矮灌木已经挂红,夕阳的柔光给那些满目疮痍经了一年风雨的叶子涂上肉肉的一层光,球场上有两只球队在打比赛,公园的椅子上坐了一家三口,他们长的可真像。
球场的铁丝网外满了一种植物,浓绿的枝端挂满了艳丽欲滴的果子,红得夺目。附近有一上山小路,木台阶的壁上挂满了藤蔓植物,她们以春天的姿态骄傲地生长在秋天。
于是,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无数诗句。那些浪漫多情的诗人呀,他们居然写了那么多美丽的句子。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无论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欣喜,是“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的豪迈,还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达观,又或者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式”的小哀伤,秋天的丰腴饱满经得起任何的挑剔和审视。
上至山腰,见一圆形墩台,一台加农炮威武而卧,这是战争的遗迹,原本是作为防御敌人之用。继续向上,遇两石碑,乃月尾公园归还纪念碑,详细地刻着此地风雨飘摇的历史。
碑侧有一木头长椅,椅子旁边是一角楼状的小书架,一个老人正坐在那里认真地阅读,面目安详。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国外的时候,我们完全无法容忍老外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任何负面的评价,更遑论诋毁。但是此时,我们却由不得不邪恶地想:这若换在我国,那小书架里的书会不会早就消失不见了呢?
继续前行至月尾山展望台。该塔之外形有些类似经过矫正的比萨斜塔,因其底部狭窄,又像海螺。展望台外观是透明的玻璃幕墙,可乘电梯到达顶端的观景台。登高望远待落日,远处的房子和近处的巨轮都充分显现着仁川作为国际大港的繁华,瞬间降低了秋风的萧瑟感。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水光秋阳两相和,波面无风镜未磨。
一代枭雄曹操在深情吟唱: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村妇击掌而和: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愿化身成风,愿你解语有花。
皇帝也即景吟诵:
昔日战场月尾岛
而今胜景晒妖娆
萧瑟秋风今又至
草绿叶红人还笑。
*************************************************************************************
我俩从仁川地铁站出发徒步去月尾岛,头上是轻轨列车。天,多么蓝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