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2年1月28日上午
除了华阴素鼓,双泉村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腔的发源地。由于昨天凤凰卫视摄制组在村里一户农家院内拍摄老腔,无法容纳很多人,我们只见到了几位老腔的主唱,未能见识老腔表演。所幸的是,今天上午,双泉村的老腔班子将在华山北峰表演老腔。
老腔最早出现于西汉。其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曳船说”。老腔的发源地――关中华阴双泉村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它南倚西岳华山,北临渭河,西通长安,东接黄渭洛三河交汇处,村南还是“西汉京师粮仓遗址”,昔日航运繁忙,船工云集,曳船号声此起彼伏、响遏行云。船工或当地人以曳船号子为基础,吸收了当地民间艺术之精髓,逐渐形成了一种一人主唱、众人帮腔、多人合作的说唱艺术形式,其说唱形式颇似曳船时一人高吼号子、众纤夫齐声应喝。这种说唱艺术最初当无乐器伴奏,只是以木板拍击船板做和。后来,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加入了弦乐和其他打击乐器,并与皮影结合,最终行成一地方剧种。
昨天在双泉村时,张村长曾告诉皇帝,双泉村70%的住户姓张,老腔乃张姓家族独门传承,而且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
早饭后,我们乘缆车登顶。下缆车后我俩率先登上了海拔1600多米的华山北峰,此时老腔班子和摄制组均已就位,但表演尚未开始,围观者也不多,我们抢先占据了最有利的拍摄位置。
表演开始。
本来,传统老腔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但作为外姓人的王振中却是个例外,不知何故。
今天的老腔表演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演唱班子里多了一个年轻女子,而传统老腔是没有女性参与的。
时代不同,老腔也与时俱进啦。
全体人员人手一件乐器,哪怕是一只板凳,也被用来做打击乐器。张喜民手持月琴担任领唱,伴奏乐器有二胡、低音二胡、月琴及多种打击乐。今天演出的段子比较欢快,节奏感很强,颇具感染力。张喜民的领唱豪放激昂,铿锵有力,雄浑阳刚,整个演出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众人的呐喊助威和帮唱(俗称“拉坡”。正因为如此,老腔又被称为“满台吼”)。最震撼的是,演到高潮时,乐手中有人吹起长长的唢呐,有人拼命敲击板凳,那提锣女子更是发疯般狂击锣面,演员们个个混身乱颤、如醉如痴、似疯似癫。
最后,演出在众人的狂声大笑中圆满结束。
过瘾,太过瘾啦。
在西北,无论是锣鼓表演还是老腔表演,形式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演员个个如醉如痴,令表演极为真实和富于感染力。
当天有很多游客是买票上山的,本来他们也有权利上北峰游玩,但都被警察以凤凰卫视拍节目为由给档了回去。我们虽然得以近前观看,但对此仍很气愤。皇帝大声抗议:你们这是侵权!旁边几个警察和华山工作人员自知理亏,无人不敢吭声。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