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1年4月23日 鹰潭上清古镇
上清古镇有上千年的历史,距鹰潭市区25公里,以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而闻名于世。
上清古镇方圆50余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群山环抱,依水而建,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将长庆坊、留侯家庙、天师府、留侯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串成一线。沿河的吊脚楼和码埠尽显江南水乡建筑特色,沿河的浣纱村妇、捣衣少女、戏水孩童、渔舟系岸、白鸭浮水构成了一条韵味十足的古镇风景线。
可以说,如果没有上清这块土地孕育出来的道教文化,龙虎山就不可能成为中国道教第一山和中国道教的发祥地。
所以我决定去看看。
早饭后,我在龙虎山镇游客中心旁登上鹰潭市开往上清镇的车子,票价6元,大约20分钟时间就到了。
上清镇因张天师而闻名。张天师本名张道陵,据说是张良的八世孙。传说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十分威武。汉光武年间,他出生于天目山,他母亲梦见魁星而感应怀孕生下了他。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就读通了老子道德经,天文地理河图洛书无不通晓。成年后又在深山中刻苦修炼,不久得道。他曾在龙虎山炼丹,三年丹成。不久后遇到神人指点,修成了最高的道术,能够除魔去病,拜他为师的人竟有好几万。张道陵把弟子们组织起来,成立了道教团体。据说在东汉桓帝永寿元年的九月九日,张道陵被仙人封为正一真人,羽化登升。他所创立的道教一直传到今天,由於他规定入教者需交五斗米,因此也称“五斗米教”。后人尊他为张天师,而张天师的名号也被历代帝王特许世袭,现在的张天师已经是张道陵的第63代孙了。
《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的起居之所,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基本为清代重建。是全国21座重点对外开放的道教圣地,它占地5万平方米,共有500多间房舍,楼台殿阁金碧辉煌,曲径回廊不计其数,府内古木参天,环境清静,风景十分优美。它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府第规格,又兼有封建衙署的某些特点,在布局上保持了鲜明的道教正一派风格。
问了问,要进天师府参观,必须买龙虎山旅游套票150元。后来本地人告诉我,原来也可以分开卖票的,天师符30-40元左右,现在都改成套票了。
太黑了,就凭这个,老子不抬轿啦。
沿着古镇一条街走了走,拍了拍。回到中心处,坐在一个裁缝店门口与那里的老中青三位镇女聊天。
我问:你们本地人进天师府要钱吗?
答:要。我们吃饱了撑的?去那里干啥?年轻的一个说,每年春节有三天对本地人免票。我又问:张天师出生在此,英明盖世,你们作为他的街坊邻居,受益了吗?答:受个屁!现在这镇上人是越来越穷了。问:为什么?答:啥都涨价,自从旅游开发后,菜价比鹰潭都贵。问:为什么?答:种田种菜不挣钱,本地人都去上海浙江打工去了,没人种菜干农活了。问:旅游开发应该是件好事啊,你们这里天天卖门票,天天有收入啊。答:门票钱我们一分一厘也没见到过,都进了贪官们的腰包。问:旅游开发,古镇建设是否要求镇子里的房子都古色古香,青砖青瓦呢。答:别提了,统一规划坑死人了,强拆,政府找人强拆。问:拆迁给补偿吗?答:一分钱也没有(这个我不太信)。老太婆说,去年阴历5月这里发大水,一楼都淹了。中央给拨了救灾款,听说一户好几万呢,最后到手才每人24元。中年大嫂插嘴,中央的政策很好,但是到了下边就走样了,都被层层剥皮贪污了。问:你这个裁缝铺每月能挣多好钱。答:起早贪黑,每天能赚50-60元,要不是房子是自己的,根本就开不下去。
我在镇口停车场等回去的车,坐在一家饮料批发铺门前,见一辆高级轿车开了过来,里面的人问去天师府怎么走?老板指了路,车子并未停在停车场,而是沿着拥挤的路往里开。老板对我说,看见没,肯定是贪官,百八十米的路都不想走,享受惯了。我问:天师府现在属于谁?张天师的后人生活境况如何?答:天师府早就归了政府,也没听说给补偿钱,只是把天师的后人安排在天师府里打工。我问:那他们为什么不要求政府出钱购买祖宅呢?答:天师的后人都是种田的,一听说给安排工作,心满意足,哪里还想提什么意见?
在物质利益面前,张天师同志也是无能为力啊。
谁让天朝权贵们是唯物主义者呢?
****************************************************************************
道教张天师同志像



古镇人的生活




留侯家庙也是古迹之一

道教圣地竟然也有这个,当年的传教士们的执着真让人敬佩。

泸溪河边

好酷

这样的老家具已经不多了。

如今的道士好风光啊,出门坐轿车,腰挎高档皮包,手拎最先进的通信设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