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09-10-03
小雨,出不去屋,所以整个上午都窝在房里写博客。
大约10点左右,雨停,我们出去逛加德满都。
尼泊尔是背包客的天堂,背包客的主要聚集地在加德满都市泰米尔区。泰米尔区巷道狭窄而错综复杂但是几乎条条大道通罗马,实际上通不通罗马并不重要,因为小道两侧密密麻麻的手工艺品店和花色鲜艳的衣衫罗裙足以让你心潮澎湃两眼放光以致“寸步难行”。当然,各国游客的多年培育也使这里餐馆林立,各色美食几乎都能找到。
可能因为国庆大假的缘故,泰米尔街头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天下,各小店的老板看到你便会无比热情地招呼:你好你好!看看?然后瞪着一双大眼睛无比真诚而充满期待地看着你。看看吗?不看吗?看吗?不看?自己决定吧。
这样的摆设,总能让人想起落满尘埃的历史+鲜活的生命,充满张力。
扫街时碰到的一个小孩子,是不是很像小天使?
在尼泊尔总能让人生出辛·波丝卡的感慨:“我们何其幸运,无法确知,自己到底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无法确认自己所存在的空间以及不可测性不就是旅行真正让人兴奋的地方吗?尼泊尔是宗教的王国,佛教和印度教水乳交融交相辉映,信教是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尼泊尔是雕塑的殿堂,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细腻、精美、庄严而优雅的雕塑;尼泊尔是购物的天堂,她一边连接印度一边通向西藏,异域风情浓郁的手工艺品和充满宗教气息的唐卡总叫人欲罢不能;而对于登山和徒步爱好者来说,尼泊尔几乎是生命不可错过的地方,因为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雪峰有8座在尼泊尔境内!
去尼泊尔吗?不去吗?这个根本不是问题,因为答案唯一:去!
我们在尼泊尔的第一站是首都加德满都。加都地处加德满都河谷西北部,位于巴格马提河与比兴马提河的交汇处,因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而无北袭之劲朔寒风之忧,面南却可迎印度洋的暖流,所以,虽然海拔不低,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年平均温度保持在20℃左右,终年阳光灿烂,绿树葱郁,鲜花盛开,四季如春,故而素有“山中天堂”之美称。
加德满都始建于公元前723年,当时主持建城的古那加玛德瓦帝将它命名为“康提普尔”,梵语意为“光明的城市”。公元16世纪,李查维王朝的国王在市中心用一棵大树修成一幢三重檐的塔庙式建筑,并称之为“加斯达满达尔”,在梵语里意为“独木寺”,或“树林与庙宇”,后来简称为“加德满都”,在尼泊尔语中意为“独木大厦”。再后来,人们以这座“大厦”为中心,大兴土木,成就了如今的加德满都城。
加德满都因庙而始,如今亦因庙而名,其传承可谓千年一贯,源远流长了。在这座千年古都里,五步一庙,十步一庵,方圆不过7平方公里的市中心有佛塔、庙宇250多座,全市共拥有2700多座大小寺庙!有水的地方可能就有生命,在尼泊尔,只要有生命的气息,就肯定有寺庙的存在。加德满都的寺庙不仅是精神寄托之所,于我等过客而言,它同时还是精美绝伦的的建筑艺术和木石雕刻精品,是尼泊尔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最集中最精彩的体现。漫步加都,随处可见庙宇,它们随意地散落在世俗生活里,而又极有可能早已历尽千年风云。换句话说,那是珍贵的文物!
所以,有人感慨:加德满都算得上“露天博物馆”!
关于这个露天博物馆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却跟中国的一个菩萨有关。相传加德满都河谷曾是一个巨大的龙潭湖,人们只能在河谷两旁的高山上谋生活,非常不便。某天,中国五台山的文殊菩萨路经此地,念及百姓疾苦,大发善心,挥剑辟山泻湖,从此沧海变桑田,人民在这片谷地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故事结束了,神庙依然存在,如今位于斯瓦杨布山上的文殊菩萨庙依然香火鼎盛。
作为中国人,你是不是跟我们一样骄傲?
如今的加德满都由三个古城组成:加德满都(Kathmandu)、帕坦(Patan)和巴克塔布尔(Bhaktapur,当地人又称为“巴德冈”)。13世纪,马拉国王凭借滚滚财源大兴土木建设皇宫和寺院。200多年前,鼎盛时期的马拉王国国王没有明确授意传位于谁,所以三个儿子各据一方,在相距不远的几处地方各看风水各建皇都,各过各的君王日子,争奇斗艳互不干扰。到底是一个爸爸生的,三座古城在结构上极为相似,每个皇宫外各有一座御用的印度教寺庙(尼泊尔国王自认是毗湿奴的化身)、都有一位活女神库玛莉(Kumari)驻守、皇宫的大门都称为“黄金门”、围绕皇宫的广场一律称为“杜巴广场”(Durbar Squre)。杜巴即皇宫的意思,杜巴广场乃尼泊尔宗教和艺术最精华之所在。所以,如果你只有一天的时间,那么请去巴德冈;如果你有三天时间,那么还是把所有时间都留给杜巴广场吧。
中午吃了一份炒饭,一份青菜。午后4点天终于转晴,打了个出租车去Patan dubar squre帕坦杜巴广场(200尼币),20分钟可到,也有公交车去,但是在跟凤凰老板咨询半天后,我们放弃了公交车。司机很善谈而且英文过得去,他说的一句话令我们至今难忘:“China good,India no good。”后来我们发现,这样的观点不仅出租车司机有,库马莉的工作人员有,甚至尼印边境的海关工作人员也都这样说!原因跟意识形态无关,跟现实和物质有关,后面会详细阐述。
泰米尔区小巷子很窄,但这绝对不影响出租车和摩托车的纵横驰骋。这里的出租车绝大部分类似国内的长安奥拓,小巧灵活,即使路况拥挤也能穿行自如。摩托车就更厉害了,我们简直无法想像他们是如何做到在这样狭窄拥挤的巷子里把车开得那么快。
在Patan,很多小孩子都会问你:“chinese?”实在是中国人来得太多了。后来在印度,很多人连问都不问就直接上来要求合影,而且往往是先来个集体照然后挨个儿来!为保持国际形象我们必须保持甜美笑容,那感觉整个是急并得意着!到底是去印度的中国背包客太少了!
车停下客,一个简易的售票亭前几名工作人员热情地吆喝着招呼你买票,200卢比/人,一周内有效。买过票后每人发一张纸片,用来贴在身体的明显部位以表明你是买过票的。有人说,两个礼拜前这里还不收门票,无证可考;又有人说,本来这里没有检票的人,因为中国游客逃票太多,所以不得不增加了无数年轻人巡逻。有证可考的是我们这两张中国面孔被拦住数次。鉴于尼泊尔门票价格实在比中国落后太多,加之很多文物濒危,所以,中国式逃票理论建议就不要施行了。
帕坦杜巴广场乃全开放式,由三个主要“乔克”(庭院)组成,即中央摩尔乔克、桑达里乔克和克沙尔纳拉扬乔克,广场内传统建筑鳞次栉比,洋溢着浓郁的古都风情。与广场隔街相对的皇宫庭院,是帕坦的旧宫,马拉王曾住在这里,其中以建于1660年的塔莱珠女神庙(Taleju Temple)最有特色。女神庙是一座八角形的三层塔,整体来说此处庙宇的木刻除了精细以外更多了些变化,门窗的雕刻不以平直的嵌入为主,多了些不规则的多边图案,整体显得柔美细腻。
门!还是门。
村妇超爱的背景,哈哈。
印度教图腾,象征男性命根子的林迦。
帕坦杜巴广场
帕坦博物馆一角
黑天神庙
好好看这个雕塑,又没有发现奇特的地方?
杜巴广场的色彩基调是暗红色,庄严而隆重
帕坦聚集了一帮精于手工的纽瓦丽人,打造自己家门口的建筑,使起劲来自然不遗余力,看这些繁复精细的雕刻,只有一个词:叹为观止。
皇家洗漱场
在Patan博物馆,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帮我们盖了纪念章。
盖章完毕,忽闻外面鼓乐喧天,我们赶紧跑出去观看,只见一大群人浩浩荡荡走将过来,最前面是由数十位男性组成的乐队,以鼓和笛子为主,后面跟着一大群服饰鲜艳的妇女,最后面是一辆装扮得五彩缤纷花哨异常的双轮小车,由几位男子推拉向前。村妇在征得同意后凑到跟前去看,只见车上坐着一位年迈的老妇人。皇帝向车前一位男子了解到,车上的老妇人今天满90岁,在尼泊尔,能活到90岁的女性均被视为“Goddess”(女神)。原来,这位老妇人今天成了神!怪不得有如此热烈喜庆的欢庆场面。不过,老人家的行动能力已明显不支,全靠众人搀扶。
和西藏以及东南亚其他一些国家不同的是,在Patan,极少有乞丐向你伸手,但是会有很多苦行僧穿戴鲜艳摆好POSE招呼你拍照,当然是要给钱的。其次就是很多小孩子会热情地问你“Chinese?”得到肯定回答后会很满足地冲你微笑,好像考试得了100分一样。
今天我们在Patan的最大失误是用三倍的价格买了一件首饰。事情是这样的:一位老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包裹,神秘而小心翼翼地打开层层包裹后露出一个手镯,开始向皇帝兜售。皇帝觉得很好看,也适合村妇,就想买下。老头儿开价3000卢比,我们还价500,最后以1500成交。回到宾馆向主人求证方知,似此类物事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就是500卢比。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