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7月28日 青曼短裙苗 姑娘个个俏
黔东南的苗族可谓是五彩纷呈,青苗、红苗、长裙苗、短裙苗和超短裙苗等都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息,并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执著坚守着民族的服饰、风俗和文化。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奔赴黔东南的原因所在。人们对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总是拥有巨大的热情和好奇,而对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坚持更是敬重有加。
以凯里为中心,周围散布着数量甚众的少数民族寨子,今天我们将去扫荡舟溪青曼的短裙苗。
在解放西路的二商场附近,我们搭上了开往舟溪镇的中巴,半个钟可到,票价5元/人。下车后换乘小巴(4元/人),沿新修通的柏油路上行约7公里即到了曼洞苗寨。
看到这里是不是对这个苗寨的称呼有点晕?其实在以前,舟溪和青曼是两个镇,曼洞属青曼镇的一个村子,由于两个镇子规模都不是很大,所以后来就合二为一了。
凯里的公交车站,很民族。
寨子的大门,修的很是气派。
曼洞苗寨的建筑风格以吊脚楼为主,家家户户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漆黑的瓦片鳞次栉比,煞是好看。
你知道那大片的貌似工地的地方是啥地儿吗?容后告知,哈哈。
我俩的分工还是村妇采访,皇帝拍照或录像。
一番打听后,我们找到了龙村长家。与其交谈得知,村中现有362户,约合1500多人,有苗和圪佬两个民族。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和外出打工,近年来旅游业逐渐成为他们创收的重要来源。村长在几年前将位于村委会对面属集体所有的房子买了下来,现正在重新修建装修准备改造一番后作客栈用,村妇与其开玩笑建议取名龙门客栈,在听闻“龙门客栈”的光辉历史后,老龙同志欣然接受。
不得不提的是,一开始村长同志显得相当紧张,以100%向上级汇报工作的语气跟我们汇报村中状况,后在村妇的循循善诱下逐渐放松了警惕,虽坐在小板凳上依然翘起二郎腿并吞云吐雾起来。
这就对了嘛?你不放松我们听啥内部消息啊。
龙村长拿出寨子的改建图纸展示给村妇看。
在图纸上赫然可见一颇为壮观的芦笙堂,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那块空地,以后去的驴们有眼福了。
放松下来的龙村长给我们讲了寨名的来历。寨子前头是被群山环绕的良田,多水季节里山洪汇聚于此,由于地势低洼,很难将水排出去,状如一个大地洞,故得名“漫洞”,即曼洞。
皇帝好学,追问短裙苗与其他苗族的分别,结果还真被问出来一个超好玩儿的故事。老龙说在他们寨子里,长裙苗被当作妖怪的化身,是要吃人的。每有不乖的孩子啼哭不止,只要一吓唬长裙苗人来了,总能奏效。
不知道长裙苗听到这个说法后会作何感想,不过他们也可能会有此类似说法。互为调侃,互为安慰,彼此糟蹋,生生不息。
皇帝对老龙的解释并不满意。
接下来,老龙又领着我们去参观位于村口的一座很新的建筑物。
这是村子里的刺绣博物馆,由一位日本人捐款修建。据说资方担心建筑款被层层剥皮不能落到实处,所以村里拿到钱后干脆先斩后奏先将房子盖好了才通报县旅游局。
修起来的是房子,垮塌掉的是名声。
村妇一开始还好奇,何以日本人会对这里如此有感情,在看到他们的服饰后方才恍然大悟:曼洞短裙苗的衣服,是不是跟武士服很像?
头发梳好后,先戴一块绣花的垫子,后面拖着长长的飘带,又在外面系一块很像紧箍咒的银饰。衣服袖子很短且宽,冬天冷的时候会加戴护手臂的东西,类似护膝。肩膀上钉满了银片,像极盔甲。
再看成年妇女的发型,左边那个。未婚少女是不梳发髻的
估摸着那个日本人将这里认为祖籍所在地了。哈哈哈。
先上一个超可爱的小宝宝,3岁。她爸爸可是北京某大学的研究生呢。
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可爱的宝宝勾引起村妇无限的母性
看到身后的绣片没?曼洞的绣品别具一格,自古以来就有“苗族刺绣之乡”之美誉。姑娘们见到这些玩意儿,千万注意保持村妇形象切忌高喊惊呼,瓦卡卡卡卡-----
今天恰逢中国政府出资赞助的来自东盟十国的学生们来此度夏令营,我们又免费看了一场演出(一场演出的收费是600元,村委会提5%做管理费,其余几十名演员分掉)。
演出前的迎宾酒。可惜孩子们极不买账,纷纷拒绝逃掉,皇帝心下不忍,硬是畅怀开饮,端的怜香惜玉呢。
见过这样的芦笙没?还是妇女吹的。
美女特写
演出正式开始,集体舞开场,寨子里仅剩的几个男淫全部上场。注意看队伍的最后面,小P孩儿们也登台凑数了,最小的只有5岁。
比较有特色的板凳舞。
表演成年妇女盘头。
人口有限,男人更珍贵,连75岁的老汉也被拉上了舞台,表演了一段不知所云的独唱。惹得孩子们一阵哄笑。
不过得承认,这里的女人是相当有风姿的,比很多苗寨的姑娘漂亮。
演出中捡来的PP。
看完表演,乘车回凯里,晚上在广场吃小吃,虽是土豆,但这绝对不是一般的土豆,那味道是相当的好。一块钱一份。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