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从镇山村回来,力荐皇帝去老凯里酸汤锅,皆因江湖传说使然。但见网络上一众人等赞叹,我俩怎可错过?!
多番打听,终在省府路上寻得。门面堂皇,迎宾的姑娘一水儿的侗族民族装扮,年轻漂亮,惹得皇帝淫心荡漾,是大老远就开始狂拍不止。
待落坐,村妇差遣皇帝去厨房看鱼过称,哼,姑娘岂有白看之理?眼摄美女,腹又将有黄纳丁,总该先劳动一番才是。
在等鱼熟之际,环顾周遭,总有熟悉之感。思量半晌,恍然大悟,此地去年我曾带客户来过的。呵呵,07年初夏的我,形容憔悴,心思黯然。现在的我,依旧桃花笑春风。此间种种,不足与外人道。
酸汤鱼,贵在汤。此汤大体乳白,表层浮红油。酸中见微甜,有一点点辣,但却是恰到好处。待喝到嘴里,即口齿生香,润及肠胃,直觉妥贴舒服。汤中附有西红柿、黄豆芽、小竹笋、大葱等物,为提鲜故,概有调色之功效。黄纳丁鱼肉肥美鲜嫩,吃的那是相当的安逸。
我对对面的皇帝说,这汤很怀旧。
听得他是整个一摸不着脑袋,问何为怀旧。
但是,亲爱的,你让我怎么跟你形容呢?
喝这汤让我心底忽然变得很柔软,这种感觉恍若我和它之间有着某种机缘。也许,它让我想起了过往的某个瞬间,就好像小时候奶奶总会摇着蒲扇,轻轻的抚摸着我的背哄我入睡一样;又或者它让我想起的是情窦初开时的生涩和尴尬。很亲昵,很私密。
又或者仅仅是酸引起的化学反应,而恰好有你这个催化剂在跟前。
回宾馆后终究无法忘怀,在网上查关于酸汤的相关资料。
贵州人嗜酸,黔东南自治州更是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音lào cuān,方言,意为走路不稳,东偏西倒)”。可见酸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一直认为饮食习惯有时候并非单纯为满足口舌之福,而是不得以而为之,它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产资料及人的生理需要等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黔东南地区气候潮湿,多烟瘴,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止泻。而且在历史上,黔东南地区严重缺盐,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可见酸食习俗,实非偶然。
但中国人从来不缺少在饮食上的天资聪慧和创造性,所以即便一开始是出于不得以,最终均能以圆满收场。酸汤即是一例。
酸汤的做法来自苗族民间,把烧开的米泔水酿制到醇厚的乳白色,加野生西红柿、甜酒、辣椒末发酵腌泡,封坛约20天,直至西红柿变成汤汁。食用时放入火锅,洒上黄豆芽、小竹笋、芋荷杆和野葱作辅料,最后用木姜籽提神增香。
妙处正是这个木姜籽。可是奇货可居,我们似乎没办法在其他地方购得。因为难得,所以珍惜。也正因为此,我们实在应该限制欲望,少吃为妙,给自己留多点念想,有时候等同于给自己留多条退路。
酸汤的得来不仅跟原料有关,更跟时间有关。
怀旧不代表苍老,它是我爱自己的方式。谁谁都应该找到自己的酸汤。
你从酸汤里吃出了什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