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1年8月3日
乌拉街满族镇(简称乌拉街镇)位于吉林市北30公里,“乌拉”是满语,意思是“沿江”,由其名而知这是一个临江小镇。明朝建立后,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以夷制夷,分而治之”的羁縻政策,因而在乌拉街所在地设立乌拉卫。至明代中叶,海西女真势力逐渐崛起,乌拉部相继吞并附近的女真诸部,建立乌拉王国,并以乌拉街为都城。后乌拉国屡与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争斗。1613年,努尔哈赤灭乌拉国,并在这里养精蓄锐,向中原进发,继而得天下。
因此,清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不久,就封禁乌拉街方圆五百里,把它尊为“本朝发祥之圣地”。清顺治十四年,乌拉古城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负责进贡土特产品的经济特区),负责向皇家供奉东北特产,和苏州、南京并杭州一起,成为清朝贡品基地之一,有“乌拉城远迎长白,近绕松江,乃三省通衢”的赞誉。
简而言之, 这座鲜为人知的、连吉林人都极少涉足的小镇曾经是满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先有乌拉,后有吉林”之说。乌拉街镇历史悠久,古迹传闻众多,清代十二任皇帝中有五任曾在这里留下过战迹、足迹和墨迹。
尚未下车,售票员大姐极力推荐说,向前步行百米,有一处古迹。在乌拉街众多的古迹中,比较著名的有乌拉古城遗址、白花点将台、圆通楼、后府、保宁庵、魁府、萨府等。大姐所说的便是魁府。
魁府乃皇帝御赐之所,是清朝某王爷退休后的养老地。
魁府院门紧闭,顶上门前杂草丛生,从门缝里往里看,但见院中野草疯长,旧宅失修。旁边有一小店,卖些真假古玩,入内,有二男子赤膊而坐,对酌正酣。跟其打听魁府现状,男子说,没钱修呀,要不你们投资点?
古玩店后门通府院,但若要入内则得交纳些许“门票钱”,从此门往里看,一眼看尽乾坤,壁上的“拆”字尤为醒目刺眼。扫了几张,转身淡定走人。该去的总归是要去的,强求不得,没钱修葺是尊重历史生命,有钱重盖是折腾得瑟,怎么样都好。
打了辆出租车去韩屯村。韩屯是乌拉街比较有名气的旅游景点,为一满族特色的村落。
去韩屯的路上,沿途皆玉米地,气势逼人,玉米高近两米,郁郁葱葱,问司机,全是转基因作物。
老实讲,若不是打“满族”牌,韩屯和东北任何一个村子一样,看不出什么特色来。大概冬天会是另外一个光景吧?毕竟这里才是观赏和拍摄雾凇的好去处。
知道这是干嘛用的吗?
装玉米用滴!
乌拉街的香瓜很有名!有名到有数人问我们:过来买瓜的呀!
所以,肿么能过瓜田而不入呢?
哥哥你大胆的往前走呀!
莫回头!!
满载而归。
这是俺们滴瓜呀!
豁出去了啃个转基因玉米!啃多了会不会变成奥特曼呢?
当晚回到吉林市,看见此招牌,知道什么叫“打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