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普达措之属都湖、尼里唐亚高山牧场

离开高山牧场,车子在狭窄的行车道上辗转着,在云南的这么多天我已经锻炼了一等的本领,就是任凭车子在山路上怎么转,我都能稳坐如泰山。随着进入最后的景区碧塔海,导游的讲解也渐渐进入尾声,更多的时候全车人员都在望向两边的景致,真正在听讲解的本就寥寥。
全程导游最多的提示就是:可以选择徒步全程或者到码头坐船游览,但走了一半再想坐船可就没有了,所以进入景区就要做好选择。当然要坐船,得另外支付费用,好像是80元/人。
碧塔海景区位于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南部,形似一横卧的葫芦宝瓶,在八百年前就被视为观音圣地和普达胜景,2004年被联合国湿地公约组织认定为“国际重要湿地”。其为断层构造湖,湖面海拔3538米,东西长3千米,南北宽0.3千米,最宽处为1.5千米,水域面积约159公顷。藏语中“碧塔”意为株树成毡的地方,碧塔海的水由雪山的融雪和溪流汇聚而成。
传说每年5月杜鹃花盛开的时节,碧塔海就会出现奇异的“杜鹃醉鱼”和“老熊捞鱼”的景观。据说,碧塔海畔的杜鹃花瓣飘落水中引来游鱼,鱼儿吞食花瓣后,竟醉倒而飘浮于水面,这就是“杜鹃醉鱼”奇观。鱼醉于水面又引来林中的熊趁月色捞食,就出现“老熊捞鱼”奇观。
而关于这里更多的传说则是关于班禅转世地的选择。我们都知道班禅在藏传佛教中的重要地位,而每一世的班禅转世,碧塔海都会有所提示,说是到这里来就能看到新任班禅的诞生方位,然后就根据提示去那个方位找新生儿,最终的班禅会从当年新生儿里最终选定一名,所以如此看来,碧塔海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呢。
从进入步行木栈道开始,我就一路被碧塔海所深深吸引着,用移步易景来形容它真的是一点都没有错。在碧塔海的游览,我们是各归各的,所以照片拍的酣畅淋漓,当然前提是这里的美景根本无法让人放下相机。回来整理照片,才惊觉一个人的游览,似乎角度都会不同,个人认为在碧塔海的照片拍的是最好的,哈哈~~这么久不更新,除了比较忙之外,照片整理没有头绪也是很大一个因素。
入口处倒是不开阔,河道里露出碎石的尖芒,细流缓缓的流着,仿佛让我回到了杭州的九溪十八涧。往里走,视线稍稍开阔了些,水位开始深了,远处是嫩绿的水草,很明显的湿地风貌。再往里走,突然视线一下被打开了,看见了真正的碧塔海,它是一个被林海、草场包围着的高山湖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临近傍晚的碧塔海微波不兴,湖面如镜,山光水色,不禁让人想起了美国作家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这是一个明亮的深绿色的湖,半英里长,圆周约一英里又四分之三;它是松树和橡树林中央的岁月悠久的老湖。在天气好的夏季里,从稍远的地方望去,它呈现了蔚蓝颜色,特别在水波荡漾的时候,但从很远的地方望去,却是一片深蓝……
湖心镶嵌着一个塔状的小山,据史书记载,建堂普达措中有一犹如珍珠装点之曼陀罗的小岛。岛四周环绕具八种功德的湖水,周边是无限艳丽的草甸,山上有茂密的森林。800年前藏传佛教圣僧法王噶玛巴希称之为“建堂普达,天然生成”。并按其规划,在岛上建有一座文殊宝殿,内供有三丈文殊菩萨金身和观音菩萨、莲花僧大师像。
这里也是登船的码头,如果要徒步,就沿着湖边的木栈道继续往前吧,说是傍晚快5点了,可是高海拔的碧塔海依然艳阳高照,只有偶尔吹过来微凉的风让我套上了冲锋衣,这样的气候真的是有点怪异。我,自然不会放过亲近自然的机会,徒步是最好的选择。湖景、高大的树林、一望无垠的草原,算是这边厢开始,跟着我畅游在碧塔海里,看着不同风景带来的冲击吧。话不多说,开始移步易景。
----------------------------------------------------------------------------------
看图,无话……





























过了游客中心再往前,豁然开朗,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










马儿们在惬意的吃草。到了这一段,这个碧塔海的游玩也临近尾声,但这份美景却永存心头。



关于香格里拉:
虎跳峡
香格里拉——拉萨餐吧
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
香格里拉——松赞林寺
香格里拉——高原上的绿地
香格里拉——梅里雪山
香格里拉——普达措之属都湖
香格里拉——普达措之碧塔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