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引发的虚惊-挥之不去的牵挂
(2011-06-13 11:54:50)
标签:
方言牵挂囊肿癌症情感 |
分类: 情感生活 |
这时,妈妈已经接过电话了.我就开始追问“妈,你得了啥病?”。妈的语气显得很平稳“没啥啊,一直在吃药,下周一再去复查看看。”我说:“啥病要做手术?”。正常情况我,象腰和胃应当都是慢性病,不应该同开刀联系起来的。
”谁说要做手术的?”,妈显得不耐烦了。
“爸刚说的!”我回答。
妈又“哦”了一声,语气缓了一下,说:
“我现在也不知道是啥病,等周一确诊了,我再给你电话!”
我一听“确疹”,脑袋“嗡”的一声,有点沉,
“怎么还确疹啊,医生怎么说?”
“医生也没怎么说,现在也不知道是啥病,医生说吃完药,下周复查一下,到时我再给你电话,好吧,就这样!”妈,说完,匆匆就挂了电话。
我觉得有点不太对劲,觉得老太太在隐瞒啥病情,顿时感觉情况有点严重,于是,我立即拨了弟弟的电话。电话通了,电话里还传来一阵阵的笑声,我的心稍缓和了一下。我把刚才跟母亲的谈话及我的感觉跟弟弟讲了一遍,弟弟说他也不知道,因为母亲没有同他提过,而他也觉得做手术有点不太可能,因为就我们所知,母亲平常只是腰和胃有点问题,但是都不碍事的。我说弄不好医院搞错了,如果这边医院说有问题,就不在当地做手术,来北京做。弟说,呆会他同爸也联系一下,然后有必要的情况下,再到医院看一下再定。这时我的心稍微有点放松一下。
晚上,老婆也打了电话给母亲,母亲当时差不多睡下了,接电话时,语气显得很无力。老婆同她通完电话后,感觉老太太的心情还不是很好。
今天下午,爸爸打电话过来了,语气显得很轻松。原来,今天爸爸和弟弟专门将医生的诊断书拿到市医院,让医生重新解释一下。结果医生说只是一个很小的囊肿,先吃药看看,如果吃药不见效,就做个手术。这个手术应该是非常小的一个手术,不会是啥大事。
而母亲上次因为不舒服,就单独看了一下医生,而医生当时也就简单说一句先吃药看看,要是不见效,就做个手术吧。当时也没提是囊肿,结果老太太可能从医生的对话中听到了“囊肿”两个字,由于我们那方言”囊肿“同普通话的”癌症“音很近。老太太一听,是癌症,一下子就惊住了。回去,跟父亲偷偷的商量着此事,父亲听了,就安慰她说,没事的,可能医生搞错了,所以等复查后,再看看。但是父亲却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去到医院去重新请医生看看。因为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而老太太心里更不舒服了,她怕她得这个病会拖累自己的儿女,所以两位老人就一直没有同子女讲这些事,因为他们怕我们在外面担心他们而搞不好工作。昨天,我打电话过去后。他们感觉这个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总得要面对现实,要是得了,那就得做好住院的手术。不过,母亲后来还是觉得先让父亲先去医院再确认一下比较妥当。于是父亲与弟弟今天一早就跑到医院,专门找到那个医生询问母亲的病情。最后医生一通解释后,医生的结论就是“小毛病!”。
听完了,爸妈开心的解释,我沉重心情也变得明朗了。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总是在不停的给子女他们所能及的,却不希望自己给子女添一点麻烦,甚到为有这样的麻烦而内疚。
从18岁离开父母来北方求学,至如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这此年,一直在外面打拼,回家时也总是来去匆匆,给家里打电话每次就象是交差似的,感觉同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心的距离越来越疏远。而当我感觉到妈妈有可能身患重病的那一刻,我觉得我的心就象有一块石头堵在了心口发闷,看到电视里的人物在那发呆,思绪就象开闸的洪水在头额上升转转的晕绕着。我才发现我真的很在意我的父母,我才发现无论我离开我的父母多少年有多远的距离,我的心头永远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牵挂,就如他们总时遥望着北方牵挂着他们的儿子一样。
我有父母没有钱,没有权,他们只是很简单很普通的中国式的公民;他们尽他们最大所能让我完成我的学业,他们以我为荣,却从来不会从子女身上想索取什么;他们安于简单,朴素,清贫的生活,却不希望过去去打扰子女的生活;他们在我们面前从来都是报喜,很少有不开心的事,以此能让我们安心的工作。
所以,就如他们以我为荣一样,我同样也以我的父母为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