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同理心是教育好孩子的金钥匙——一位母亲的来信
(2015-11-17 11:59:05)
标签:
育儿教育文化情感 |
尹老师您好!
现在我的床头放着您的另外一本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即使看过不止一遍,但时不时还会拿起来看几篇,经常是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默默跟您交流,仿佛您在身边一样亲切。您在书里强调过读书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对于大人,尤其是父母,读书和学习同样重要。我常常想,假如我没有读书,没有学习和反省,也许我也会像我的父辈那样,像身边很多不读书的父母一样,抱怨带孩子的辛苦劳累,抱怨孩子的各种“问题”,而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自己累,孩子更痛苦。
在没有说我自己的孩子之前,很想提一下我自己当孩子时的感受。我是一个80后、来自农村的妈妈,父母都是农民,虽然不是留守儿童,但童年记忆里关于父母的记忆几乎是空白的。父母忙于干农活,印象中只有他们对于生活沉重的哀声怨气,他们给我的是最基本的温饱,吃饱穿暖之外,他们看不到孩子的其他需求。父母对我的评价是,从小就乖,懂事,从来不给父母添麻烦,即使发烧几天都没有哭一声,没说一声不舒服。现在回想起这些话,真的很难过。幼小的孩子怎么可能不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习惯性的忽略,让我们活在各自的世界里,没有交集。在我印象中,我生病常常是自己扛,不会跟家人说,上学更是我一个人的事,他们只知道我很乖,成绩还不错,其他也不过问。初中开始住校,一周回家一天,高中一个月回家一天或者两天,大学里假期打工挣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在很难很难的时候,也从来没想过向家里求助,很多心酸只有我一个人清楚。
记得儿子四岁多的时候,有阵子迷恋上坐公交车,有次吃完晚饭8点多了,他还吵着要坐公交车,我就带他就近上了一辆公交车,一站一站坐过去,他不肯下来,我索性由着他,经过一些有趣站点的时候跟他讲讲跟这个地名有关的小故事,坐了一个多小时,到了终点站:白云山制药厂。他很兴奋的说,原来我们吃的那个感冒药就是这里做出来的呀。其实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有名的药厂原来就在那里。后来专门找了一个休息天,跟他来了一个公交一日游,随便找一辆公交上去,看到有趣的地方就下来看看,然后再任意坐一辆公交车,一天里游了大半个广州,发现了很多没有留意的好玩的地方,孩子玩的很痛快,我也收获了很多。
在孩子成长的五年多里,我极少和孩子发生冲突,甚至连发火的机会都很少。很多朋友都说我运气好,生了个贴心的“小暖男”,也许孩子的天性是一个因素,但大人养育孩子的理念和方式也很重要,大人多理解孩子,孩子也变得有同理心,讲道理,也会体谅大人。有次带儿子和朋友一起去爬白云山,一路上孩子都是自己走,到下山快到一半的时候,他实在太累了,我就抱他走,还不到几分钟,我自己也体力消耗的差不多了,气喘吁吁,满身是汗。儿子体贴地说,妈妈,你都出很多汗了,我要自己走。我坚持抱他下山,他不肯,就自己一路陪着我们走完全程。晚上回到家给他洗澡的时候,我才发现他的小脚磨出了两个小泡,那时他还不到5岁。
我不是全职妈妈,没办法给他24小时的陪伴,甚至有段时间还不得不把他交给婆婆带。但工作以外的时间我都尽可能陪他,陪他看绘本,讲故事,玩游戏,陪他去公园和图书馆,疯玩。他在乡下婆婆家的时候,我每个月把休息的时间凑在一起坐六七个小时的车去老家陪他玩几天,堆沙子,逮虫子,捡树叶,种菜种野草,去水沟捉小鱼和蝌蚪,只要和他在一起,我好像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孩子,陪他做各种他有兴趣的事。有次他动情的说,妈妈,我觉得我最爱的人就是你,比爱其他人都多。我也想说,这真是我这辈子听过的最动听的“情话”了。
---------------------------------------------------------------------
尹老师,您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