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这哪是扮演坏人,此刻就是坏人
(2013-12-03 20:40:23)
标签:
转载 |
近来湖南卫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很火,我从网上看了两集,可后面这期,也就是20131101“萌爸扮演坏叔叔”这期,看后着实让我震惊和气愤。
几位爸爸和导演都是文艺文化界备受关注甚至追捧的明星,说来他们都是现代文明人。但在这期节目中他们合伙捉弄5个天真无邪善良的孩子却令人瞠目结舌,不论是捉弄别人的孩子,还是观看别人捉弄自己的孩子时都表现出得意、投入和兴奋。他们的行为让他们从我心里一下滑落到了无知和恶俗的队伍里。
捉弄过程是这样的:
云南一美丽的农场,5个孩子在栅栏外欢喜的看着里面的鸡。这时“村长”(导演)和爸爸们围在一起布置一起任务:看哪个爸爸的演技高。于是爸爸们从栅栏里取出蛋,小心翼翼、充满感情的对孩子们说:里面有神奇的小鸡,我们马上去把它们孵出来,小鸡一出来就会飞。
第一组是林志颖的孩子kimi和李湘的女儿王诗龄,两个孩子被领到一个小木屋,屋子中间布置了桌子,上面放着小筐,里面铺着麦草,放着两枚蛋。“村长”“郑重”的要求这俩孩子看护好鸡蛋,不要大声说话,说一会神奇的小鸡就出来了,然后借故离开了。接着两个孩子的爸爸进来又把气氛渲染一番,还让两孩子给马上要出生的小鸡取了名字:小黑和乖乖。叮咛孩子看护好蛋,并一再强调不许陌生人进来,还要求如陌生人进来就打他的脸。然后两位爸爸也借故离开了。两个孩子安静地坐着,学着“村长”的样子,尽责地往两枚蛋上哈气,满心期待那两只神奇小鸡的诞生。这时石头的爸爸石涛“闯”进来了,孩子们努力地制止他的“喧哗”和几次试图去碰麦草里的蛋。于是石涛谎称石头在窗外玩,把两个孩子哄骗到窗前,趁机捏碎了蛋。然后神秘兮兮的问:你们看到陌生人进来吗?俩孩子茫然的说没看见。石又说:你们看,陌生人进来把蛋弄碎了,我去抓陌生人去。独自留在小屋里的两个孩子被那个来无影去无踪、残忍虐杀了“小黑”和“乖乖”的“陌生人”吓坏了,他们试图逃离,但门打不开,孩子恐惧的大哭。这时,在另外的房间里的爸爸们,包括这两孩子的爸爸,则一直通过监控视频乐颠儿颠儿围观看笑。孩子大哭提醒两位爸爸该出场了。孩子们见到自己的爸爸,从恐惧转为伤心,看着破碎的“小黑”“乖乖”,又悲伤的痛哭起来。
第二组是田亮的女儿和石涛的儿子石头。
俩孩子被从鸡场领到小木屋,路上小心翼翼捧着蛋的小男子汉石头问爸爸:它会不会叫我妈妈?爸爸答:你只要有本事把它孵出来,它就会叫你妈妈。同样是“村长”“郑重”交给护蛋的任务,俩位爸爸极度渲染煽情后离场。林志颖上场,“大大咧咧”地不听孩子们慌忙的示意,“固执”地大声说话,接着,又不理会孩子们一再善意的劝阻,把蛋抛起来,让俩孩子无比紧张、担心。最后还是按预谋把筐子拨到地上,跌碎了俩个孩子期待的“小生命”。田亮的女儿顿时伤心的嚎啕痛哭不止,石头则强忍着难过,绝望愤怒地冲出了小屋。
第三组是张亮的儿子。
正在草地上独自运气孵鸡蛋的天天被爸爸带到小屋接受“村长”任务,他把他那枚叫“张小马”的蛋也放到麦草上,与村长的2枚蛋一块等待孵出。还没出场的田亮,已在监视播放器前表示,就弄那枚“张小马”。毫无悬念和幸免,“张小马”也粉身碎骨了。田亮要求天天起身教他怎么走模特步,想趁机弄死“张小马”,没有得逞后,继续不听劝阻把鸡蛋拿起来,当被要求放回去时,就假装要交给天天,还没等天天伸手,田亮已故意把鸡蛋滑落地上,还怪怨天天没拿住。天天看着一滩碎蛋自责的呢喃着“张小马,张小马”。
爸爸张亮“回来”了,问碎的是不是他那枚?孩子承认是,后来看到爸爸紧张怪怨的一直追问:真的是我们那枚?孩子就撒谎说是“村长”那枚。这时的天天除了遭受没有完成护蛋任务的自责,失去“张小马”的难过,还增加了说谎的不安。最后孩子低头流着泪说:我撒谎了,你打我吧!
爸爸们的戏演完了,孩子们被全部捉弄的痛哭、沮丧、难过、恐惧、生气了一遍。
我看不出也不想看出谁的演技好,给我的感觉:这哪是扮演坏人,此刻他们就是坏人。
因为除了表面上看到的反应,孩子们的内心恐怕还应该有以下的“收获”:
1.
2.
3.
4.
也许导演和爸爸们会说:没关系,只是逗乐,告诉他们是假的,是骗他们的就得了嘛!
那么他们知道真相后,不会有被嘲弄的尴尬和愤怒吗?不会有不被尊重和自我否定的自卑吗?
那他们以后还会相信你们吗?相信他人吗?他们童真和童趣的世界还在吗?
我国著名教育家,超级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很早就提出:“不要捉弄孩子,捉弄孩子不是件小事”。她在书中写到: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经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欢笑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成人觉得这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在孩子来说却是大事。”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经常用欺骗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着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谎的毛病。”
尹建莉还指出:“现在的都市生活中,有一些捉弄孩子的不文明的具体做法可能不大用了,但人们捉弄孩子的思维方式还很普遍,孩子在很多场合下仍然是被捉弄的对象。这些捉弄行为表面上看已不那么粗俗,但它们与那些不文明的捉弄行为的野蛮性是相似的,都包含了对孩子的不尊重,和对儿童心理的不体谅。”
所以这集电视节目也警示我们:文明不只是现代化、信息化、高科技,不只是富有,不只是不随地吐痰······,还应该有:不捉弄孩子。
富裕和现代化与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是水涨就会船高的关系。因此,每个人,不只是父母和从事教育的人,我们都应该学习,树立起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另外,我以为事关儿童的节目,应当邀请教育专家把关监督。因为受影响的不只是参加节目的孩子,还有观看节目的孩子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