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尹老师:
您好!一直在关注您的博客,在您的博文和众多留言、回复中,常常受到启发。这是第三次给您发邮件了,还好,这次不是求助,而是希望自己作为一个受益者也能为大家做点什么。我想说的是关于培养男孩阅读方面的一些经验体会。
以我自身的体会,男孩和女孩因为天性方面的诸多不同,在阅读方面的特点也有所不同。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男孩更好动,好“斗”,好“打仗”,更难以静下心来识字、看书。我儿子就是这样,“打仗”有关的东西,玩具、游戏、电视、书等,他都喜欢。在阅读方面,虽然我也一直在引导,但他似乎更愿意玩,表现得不温不火,到上小学前,识字量不大,不能独立阅读,一年级,因为自己不能读题,在理解力和做作业速度方面有些落后,影响了学习成绩(语文、数学都有影响)。还好,我提醒自己沉住气,继续努力引导他阅读,我相信,一旦他能自己顺畅阅读,很多问题会随之解决。但儿子似乎不买我的帐,书读给他听可以,就是不愿自己读,我感觉是因为生字太多,阅读时障碍太多,影响了他对书的兴趣。
事情从今年暑假突然有了转机。孩爸去景冈山,带回了一样“特色”产品——抗日战争的小人书,《小兵张嘎》和《地道战》,小人书触动了我的记忆,我借机给儿子讲我们小时候怎么喜欢小人书,有多少多少小人书等,儿子很感兴趣的样子,自己快速翻看了一遍,我又带着他读一遍,所有内容他就记得很清楚了,讲起来头头是道,时不时指着图画按自己的想象追问好多细节问题。过了两天,正好电视播《小兵张嘎》,我就让他看,因为有书垫底,人物能对号入座,儿子看得很入迷,与直接看一部电视剧完全不同。小人书看完了,随手放在桌上、沙发上,看见他几次顺手又拿起翻看,大概又在结合电视琢磨那些人怎么打仗吧。他这个表现使我意识到打仗的小人书是个机会,于是又买了了十几本,带他读,其中包括《铁道游击队》。巧的是,那阵电视又播《小小飞虎队》,我看这个电视剧就是《铁道游击队》和《小兵张嘎》的融合版,连人物的名字老洪、王强等都没有变,我还是打破平时少看电视的规矩,放开让他看,因为已经读了书,儿子更加着迷,每天晚上看电视都意犹未尽,白天又把《铁道游击队》的小人书拿出来自己翻,一本一本从头看,一看一两个小时,时不时问一下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我都简单快捷地告诉他,以防打断他的“思路”,呵呵。电视播完了,儿子自己又把《铁道游击队》的书看了五六遍,还买了另一个版本的又看了几遍,不再问什么,自己在那琢磨,看得很专注,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儿子的阅读开始发生质变了,兴趣的力量啊,我体会到了。自此,整个事情开始进入良性循环,一摞小人书看完,儿子的识字量增加了,进入二年级,生字生词的压力没那么大了,学习的节奏也就没那么紧张了,能自己读懂题目,做作业的速度也明显加快了,最近基本都能在学校完成所有的作业,在班里属于比较快的了。因为省下了时间,读课外书的时间就更多了,到现在,阅读的速度突飞猛进,《吹小号的天鹅》、《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等,一本一本读,
还给自己设定了读书任务,大概有十几本书呢,他已经完全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了!与此同时,语文、数学成绩也较以前进步,孩子自己也很开心。
所以,我的体会是,培养孩子阅读的方法真是不拘一格,家长要努力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切入点。经典的、温馨的童话故事故事固然不错,对男孩来说,传统的战争题材的书可能更合他们的“胃口”呢。而且,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很多,和读书结合起来,孩子可能更有感性认识,更有兴趣。在读这些书的过程中,因为孩子的不断提问,顺带给他讲了不少战争背景、人物关系方面的历史知识,也是额外的收获呢,现在孩子对抗日战争、抗美援朝那段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以后再读历史书时,他不会陌生了。
昨天碰到一个朋友,说孩子(男孩)三年级了,
还只看图画书,不爱读文字书,我给她讲了我的经验。希望所有“不爱”看书的小男孩都喜欢上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