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天晚上看到的一封信,这位家长在信中和大家分享了她及她的家人养育孩子中的经验和体会,信写得非常好,稍有些长,但文笔也很流畅,读来并不觉得长。谢谢这位家长,虽然你没留下姓名,但大家会记住你的。
尹老师:
您好!
一直关注您的博客,从未留过言,也从未发表过评论和感想。呵呵、、有点自私哈,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孩子和家务也得靠我自己。看到您博客里新开的家教大家谈栏目,我觉得我也可以把我的经历写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儿子现在四岁半了,上幼儿园中班。认识我的同学朋友都说我把60%的精力给了孩子,30%给了家和老公,10%给了工作。听起来我好像工作不认真似的,其实我在上班的这么多年都是大家公认的工作认真负责。可能在我的心里,我把孩子看的比其他都要重。我的理解是,孩子其实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短,真正意义上的在一起也就是到小学毕业。初中以后每天早出晚归,而且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也很大,有个休息日,他还找他的同学朋友玩,开始有自己的生活圈了。到了高中开始住校,一礼拜回来一天半,还得洗澡、理发、买书之类的。到上大学之后就基本上算是彻底离父母而去了,他是成人、社会人了,有很多责任和义务等着他去做。所以我和我老公都是这样想的,在孩子小的时候把我们的精力尽可能多的给孩子,让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用我们的现在尽可能多的付出让孩子以后能够自信而顺利的开始他的学生生涯。做父母了之后真正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小时候上学我妈妈6点就开始起床给我们做饭,小孩子总也睡不醒的感觉,那时我都很纳闷我妈她怎么不瞌睡呢?后来再大一点,我就想等我有孩子了,我早上也要这么早起来,该有多痛苦呀,到时我能做到吗?现在有孩子了之后我每天早上6点半就睡不着了,起来给孩子做饭(他总是在家吃点,去幼儿园再吃点),送他上幼儿园。
从他10个月时我给他买的第一套绘本《小熊宝宝》到现在,大大小小的绘本书、儿童小说类的书和他非常喜欢的汽车杂志类的书有将近300本了吧。再加上他在幼儿园看的绘本,和幼儿园上分享阅读课用的书,他看的应该有近500本了吧。从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坚持每天晚上必须看一两本书才睡,现在他已经养成习惯了,不管多晚都得至少看会儿书才会睡觉。现在他认识的字应该有一两千吧,没算过。因为每本书的名字他都认识,他爱看中央9套的纪录频道,平时电视上显示的纪录片的名字他都认识。现在出去看到广告牌之类的,有他不认识字的他已经有意识开始问了。他能开始有意识知道读音一样的字其实意思是不一样的,比如他问我,妈妈这是什么路,我说是信基路,他会问,是基础的基呢,还是鸡蛋的鸡呢。再比如他看到有一种叫爱可丁的奶粉,他说妈妈我知道了,可字是一个口和一个丁组合念可。
我家里的书除了汽车杂志,其他都是在当当网买的。我觉得现在的电子商务真的很好,不用出门,动动鼠标都有人把书给你送上门了。而且如果你不会选书,可以参考读者的书评,和畅销书排行榜。也不说只要是畅销书就是最好的,既然能畅销就有他受到大家喜爱的原因。
绘本真的是个好东西,看似很简单的几句话,甚至一本书没有一个字。大人可能觉得孩子怎么能理解深层次的意思呢,其实不然。只要他看过了,也许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的某一天发生的某件事,就能勾起他对看过的书的理解。
我儿子一直对数学很感兴趣,我觉得这可能跟我给他看的数学方面的绘本比较多有关。我是从他3岁开始给他买这方面的书,现在他已经把《阶梯数学》3~5岁、《我的第一本数学启蒙书》3~5岁、多湖辉编写的新头脑开发丛书系列的3~6岁的都看完了。他还很喜欢迷宫,现在我走不出去的迷宫,他都能走出去。还有拼图,从最简单的4块开始,到现在他能一个人花2个小时的时间拼成240块的拼图。我觉得这些对数学思维的训练都有很大的帮助,我说的这几套数学绘本也都是训练数学思维的,不是咱们想的一提起数学都是加减乘数枯燥的东西。
他现在已经开始表现出来看书的好处了,比如他昨天晚上看的一本数学绘本,有一页是让孩子数5座房子门前的地砖分别有多少块,地砖分成好多排,有房子和树木半遮半掩着,我本以为他这么大的孩子可能只考虑事物的表面,结果儿子先把那排能全部看见的数一遍,是10块,他接着指着剩下的三排说20、30、40,一共40块。这让我很惊喜,不仅仅是他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另外他还会计算。这段时间他对数学绘本尤其的感兴趣,特别是50以内的加减法,我都不敢让他多做,怕有难度了之后会让孩子产生厌倦心理。他现在的这种表现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数学启蒙的比较早早,另一方面也跟我每次出去买东西,100以内的钱都让他付钱。很多时候他不会算账,不知道人家该找他多少钱,所以他想知道。
他对数学的兴趣和敏感也得感谢孩子的爷爷,孩子11个月以后基本上都是他爷爷带的,一直到2岁开始上幼儿园。他爷爷家住的是老式家属院,出了院门就是马路,门口都是奶奶带孩子的,他爷爷也不好往老太太堆里凑。大部分出来的时间他爷爷都在带他看马路上的汽车,儿子会说话开始,就指着车问爷爷是什么牌子,所以他一直对车都很着迷。2岁上幼儿园托班的时候已经能把大街上跑的车的牌子都认出来,而且从侧面看都能知道是什么牌子。所以那时我给他买了很多汽车杂志,我觉得这对锻炼他的专注力和记忆力很好,因为他感兴趣,所以他能集中精力。另外儿子和他爷爷在家没事的时候玩的最多的是打扑克,那时还不到1岁吧,刚开始是让他在一堆牌里面找1~9,后来慢慢大了之后变成玩大管小。现在我们经常玩的是推牌九,就是每人起3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加起来比大小。
很多书上说孩子3到4岁是第一个叛逆期,开始自我意识强烈,爱发脾气。我儿子是在3岁半开始的,那段时间达不到目的的事都是又哭又闹,有时候在公共场合,大人真觉得脸上挂不住,在别人看来这孩子很没教养,不讲道理。那会儿好还担心孩子的情商怎么这么低呢,跟小朋友一起玩一点儿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他想要的东西都是非得争抢到手才罢休。我很庆幸在孩子叛逆期的时候我一直都对他很有耐心,尽量满足他,因为现在他完全变了个人一样。听话、懂事、聪明伶俐、知道怜惜老师的辛苦,这是现在他给老师的印象。他在班里有6个很要好的朋友,老师让孩子画自己的朋友,有几个女同学都把自己画成公主,把儿子画成王子。前两天在楼下玩的时候,六楼的一个他很要好的小朋友的爸爸给那孩子的姥爷买了个轮椅,我儿子第一次见真正的轮椅,很稀奇,要做上去试试。结果那个孩子从后面推得很快,碰到路上的井盖,我儿子从轮椅上摔下来,鼻子嗑的鲜血直流,那孩子也吓蒙了。儿子那会疼的哇哇的哭,我老公给儿子擦干净血。那孩子经过惊吓又被他爸爸吵了一顿,还在不停地哭。我很惊喜的看到儿子走到那孩子面前,给他擦眼泪,说:“诚诚,别哭了,我不疼了,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所以说孩子叛逆期,父母应该给予宽容和理解,这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了这个时期他自然都懂事讲道理了。
我觉得我现在应该算是开始感受到阅读的好处了,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读过了科普、自然方面的书,能激发他的好奇心,看待事情能以宽容的心态对待。而且在幼儿园老师也很喜欢,他们班主任是省实验幼儿园的教研组长,是个非常有经验而且对幼儿工作很认真的一个人,他们学校安排的律动课,其实跟《窗边的小豆豆》里的韵律操很像,就是老师弹曲子,孩子跟着节奏做动作。他们班主任把这个律动安排的很有意思,她让同学们围成一圈坐,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根据老师弹的曲子的节奏做动作,每个上来的同学都不能做别人做过的动作。台上的这个孩子做完动作,下面的孩子跟着重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规律的变换节奏,时快时慢。台上的这个孩子必须注意力集中,要不然下面的孩子跟着他全做错了。我在学校办的家长开放日的时候看过一次,孩子们的动作真是千奇百怪,有跺脚的,有捶拳的,有做舞蹈动作的,还有出跆拳道招式的,各式各样。现在中班了,老师这学期给教室分成不同的区域,布置成医院区、超市区、益智区、美工区、娃娃家、娱乐区,孩子可以几人一组在不同的区域里仿照大人的工作玩。助教和生活老师跟班主任配合的也很好,所以很幸运我儿子能碰到这样的老师,让他的童年过得这么快乐。
啰啰嗦嗦说这么多,呵呵,打扰你了,尹老师,我总忍不住跟人谈起我的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