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_Wens
M_Wens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01
  • 关注人气:1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第五章移动通信网习题答案(二/二)

(2013-07-12 16:54:10)
标签:

gsm

tdd

fdd

分类: 通信技术

1、扩频通信中,处理增益反映了扩频通信系统信噪比改善的程度。()

2、软切换是指当移动台需要切换时,先与原基站切断联系,再与新的基站连通。(F)

3、CDMA系统,其反向信道开环功率控制需要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交换控制信息。()

4、HLR用来存储来访用户的信息。()

5、移动通信网采用大区制系统容量比小区制大。()

6、我国移动台的国家识别码是86。()

7、移动网中MSRN和TMSI都属于临时号码。()

8、信息实际上是放在逻辑信道上来传递的。()

9、位置区是指移动台可以任意移动而不需要位置更新的区域。()

10、当MS在进行位置更新时,需要进行鉴权。()

11、移动通信是指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12、半双工制通信方式与双工通信相类似,其中一方使用双频双工通信方式,另一方则使用双频单工方式,发信时要按下按讲开关。()

13、频分多址是指按照频率的不同给每个用户分配单独的物理信道,这些信道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分配,在用户通话期间,其它用户不能使用该物理信道。()

14时分多址系统把每个无线载波按时间划分成若干时隙,每个时隙仅允许一个用户发射或接收信号,每个用户占用一个周期性重复的时隙,每条物理信道可以看作是每一帧中的特定时隙。()

15、简述移动通信的定义、组成、工作频段和发展历程。

答:所谓移动通信,是指移动体之间或者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即通信中至少有一方可移动的。移动通信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参考P110

移动通信网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移动交换中心MSC,(2)基站BS,(3)移动终端MS。参考P111

    工作频段:3GHz以下。

    发展历程:6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早期萌芽阶段。主要是专用、简单的移动通信系统。

   (2)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初期发展阶段。向公用移动通信系统过渡。

   (3)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移动通信系统的改进和完善阶段。采用大区制组网,中等容量,实现了无线信道自动选取和与公用电话网自动接续,出现便携式移动终端。

   (4)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诞生与蓬勃发展阶段。

   (5)第五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数字蜂窝系统诞生、移动通信产业成熟期。

   (6)第六阶段:21世纪初,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诞生。

16、什么是双工工作方式,TDD与FDD的区别是什么?参考P112

答:双工工作方式即通信的任何一方,其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

区别:TDD利用同一频率但两个不同的时间段来区分收发信道,即对于发送和接收两种信号,采用不同的时间。FDD则利用两个不同频率来区分收发信道,即对于发送和接收两种信号,采用不同的频率。

17、与有线通信相比,移动通信的特点有哪些?参考P110-111

答:1)必须利用无线信道传输。(2)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3)可供使用的频谱资源有限。(4)移动性带来的复杂管理。(5)网络结构多种多样。

18、简述小区制移动通信网构成方式和特点。参考P114

答:小区制,是指把整个通信服务区域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每个小区的半径根据话务的密集度及通信环境差异可以在几十米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区移动台的联系和控制,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内、小区间,以及移动网和其它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

    特点:(1)用较小的发射功率实现双向通信;(2)采用频率复用提高频率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

19、目前几大移动系统各采用什么样的多址方式?参考P114

答:GSM系统采用FDMA/TDMA多址方式;窄带CDMA系统采用FDMA/CDMA多址方式,TD-SCDMA系统采用FDMA/TDMA/CDMA/SDMA多址方式。

20、越区切换的目的是什么?参考P115

答:越区切换是为了保证通信的连续性,正在通话的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相邻的另一小区时,移动台从原小区工作信道转换到新小区工作信道的过程,当然此过程中通话不中断。

21、移动通信系统中强迫登记和周期性登记的目的是什么?参考P115

答:强迫登记是为了实时获取位置更新,减少寻呼开销。

    周期性登记是为了尽量减少电路资源和无线资源的浪费。

22、简述我国GSM系统的网络结构。参考P116

答:GSM系统主要由交换网路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其中:NSSBSS之间采用“A”接口,BSSMS之间采用“Um”接口。BSSBTSBSC组成,NSSMSCHLRVLRAUCEIRSMS构成。

23、什么是物理信道?GSM的物理信道是指什么?参考P121

答:物理可实现的信道,具体的物理信道与多址接入方式后有关。GSM中的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一个物理信道就是一个时隙TS

24、GPRS系统向原有GSM网络中引入的三个网络组件是什么?各有什么功能?参考P128

答:GPRS引入(1)网关GPRS支持点GGSN,(2)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3GPRS骨干网IP三个网络组件。GGSNGPRS网对外部数据网络的网关或路由器,提供GPRS和外部Internet互联。同时提供地址分配和计费等功能。SGSN功能类似GSM中的MSC/VLR,实现对MS进行鉴权、移动性管理和路由选择,建立MSGGSN之间的传输通道接收BSS透明传来的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后经过GPRSIP骨干网发送给GGSN或其它SGSN或反向进行,另外还进行计费和业务统计。

25、什么是逻辑信道?GSM中的各种逻辑信道的作用是什么?参考P121-122

答:逻辑信道是根据BTSMS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的不同而定义的不同的逻辑信道。这些逻辑信道映射到物理信道上传送。GSM中的逻辑信道分为两大类,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业务信道用于传送编码后的语音或客户数据,在上行或下行信道上,以点对点方式传播。控制信道用于传送信令或同步数据。

26、CDMA系统具有哪些独特的特点?参考P129-130

答:1)抗干扰性强。(2)抗多径衰落。(3)保密性好。(4)系统容量大。(5)系统配置灵活。

27、IS-95CDMA网络包括哪些功能实体?参考P136

答:IS-95CDMA系统网络主要包括:基站子系统、移动台子系统、网络子系统、操作支持子系统。

28、简述IS-95CDMA系统频率配置。参考P136

答:IS-95CDMA系统上行链路的频率为824849MHz,下行链路的频率为869894MHz;一对下行链路频率和上行链路频率的频率间隔为45MHz,带宽为1.25MHz;系统许多用户共享同一公共信道来传送数据信息,最大用户数据速率为9.6kbps。用户数据通过扩频技术进行处理。扩展后得到的码片速率为1.2288Mcps,总扩频因子为128

29、在IS-95CDMA系统中,采用了哪些功率控制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答:在IS-95CDMA系统中,反向链路采用了控制速率达800次/秒、调整步长精确到1dB的快速闭环功率控制。参考《通信专业实务(传输与接入)》P223

    采用开环与快速闭环相结合的功率控制方式来调整小区中用户的发射功率,以使得基站所接收的信号具有相同的功率。闭环功率控制命令以800bps的速率发送,而这些比特是从话音帧中“偷”得的。如果没有快速功率控制,由于衰落引起的功率快速变化将使系统中所有用户的性能降低。参考P136

30、什么是硬切换?什么是软切换?参考《通信专业实务(传输与接入)》P224

答:在模拟FDMA系统和数字TDMA系统中,移动用户在越区切换时,需要在另一个小区或扇区寻找空闲信道,当该区有空闲信道时才能切换。这时MS的收发频率等都要作相应的改变,称为硬切换。这种切换过程是首先切断原通话通路,然后再与新的基站接通新的通话链路。在CDMA系统中,小区或扇区之间以码型的不同来区分。当MS从一个小区或扇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或扇区时,不需要MS的收发频率切换,只需在码序列上作相应的调整,利用Rake接收机的多径接收能力,可在切换前先与新小区或扇区建立新的通话连接,之后再切断先前的连接,这种切换叫做软切换。总之,硬切换是先断后通,软切换是先通后断。

31、简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和要求。参考P140

答:(1)能实现全球漫游;(2)能提供多种业务;(3)能适应多种环境;(4)足够的系统容量,强大的多种用户管理能力,高保密性和高质量的服务。

32、为什么说扩频通信系统比一般的窄带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参考P130-131

答:根据信息论中关于信道容量的香农公式C=Wlog(1+S/N)可知,在信道容量C一定的条件下,频带宽度W与信噪比S/N是可以互换的。因此,用远大于信息带宽的带宽来传输信息,就可以降低通信系统对信噪比S/N的要求,从而提高抗干扰能力。利用扩展频谱换取的信噪比要求的降低,正是扩频通信的重要特点。

33、处理增益是如何定义的?为什么说处理增益反映扩频通信系统信噪比的改善程度?

答:处理增益定义为频谱扩展前的信息带宽DF与频带扩展后的信号带宽W之比:G=W/DF。在扩频通信系统中,接收机作扩频解调后,只提取伪随机编码相关处理后的带宽为DF的信息,而排除掉宽频带W中的外部干扰、噪音和其地用户的通信影响。因此,处理增益G映了扩频通信系统信噪比改善的程度。所以,处理增益也可定义为扩频系统的输出信噪比与输入信噪比之比。

34、在WCDMA中,OVSF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参考P151-152

答:OVSF作为WCDMA的扩频码,意思是: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使用OVSF的作用是:在下行信道,OVSF用于区分用户;在上行信道,OVSF用于区分同一个用户的不同业务。

35、TD-SCDMA的多址方式包括哪些?参考P155

答:TDMA、CDMA、FDMA、SDMA。

36、TD-SCDMA采用了哪些有特色的无线技术?参考P141

答:智能天线、同步CDMA、软件无线电、联合检测、多时隙CDMA+DS-CDMA、动态信道分配、接力切换等。

37、说明功率控制的分类及作用。参考P165

答:(1)分类:在TD-SCDMA系统中,支持上行和下行功率控制。功率控制的步长为1dB、2dB或3dB。UTRAN同时支持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闭环功率控制又包括内环功率控制和外环功率控制。所谓环其实是以NodeB为中心,NodeB以下UE之间为内环,NodeB以上同RNC之间为外环。

(2)作用:外环功率控制技术是通过对接收误帧率的计算,确定内环功率控制所需的信干比门限(当接收信号误帧率高于目标误帧率时,则提高内环功率控制信干比门限值;当接收信号误帧率低于目标误帧率,则降低内环功率控制信干比门限值;维持恒定的目标误帧率),即外环功率控制是为了适应无线信道的变化,动态调整内环功率控制信干比门限值。这就使得功率控制直接与通信质量相联系,而不仅仅体现在对信干比的改善上。外环功率控制需要采用步长方法,以加快上述信干比门限的调节速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