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杨振宁先生
(2025-10-19 08:43:46)
2025年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溘然长逝。作为从青年起就是杨先生的粉丝和崇拜者,特写如下祭文以表心情。
先生溘然长逝,星沉燕园,举世同悲。余闻讣音之日,泪落潸然,忆先生一生伟业,思其赤子丹心,百感交集,谨以片言,遥寄哀思。
先生诞于合肥,少入清华园,父武之公题其字
“伯瓌”,早见异禀。弱冠负笈西南联大,物理满分之绩,微积分仅差一分,同窗许渊冲先生记其为
“成绩最好的学生”。彼时山河破碎,弦歌不辍,吴大猷、王竹溪二师引其入对称性分析与统计力学之境,为日后登峰造极埋下伏笔。及长赴美,三十有五即与李政道先生共获诺奖,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之论,如惊雷破雾,为物理学界指迷津渡,奥本海默赞其
“为困在黑屋子里的高能物理学家找到了出口”。而 “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
更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比肩,成现代物理之基石,催生数项诺奖成果,此等伟业,堪称人类科学史上之璀璨明珠。
先生治学,笃守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之训。昔年 “θ-τ 之谜”
困扰学界,先生不惧权威,于数据细微处见真章,虽遭质疑而不退,终以吴健雄实验证其真理。百岁高龄仍对科学保有赤子之好奇,听后生发言必细记,遇不解处辄追问,此等虚怀,令晚辈汗颜。
然先生之心,从未离故土。1971
年归乡,闻邓稼先言原子弹自力更生,激动涕零;向周总理建言重基础科学,力促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设,桩桩件件,皆为家国。晚年归根清华,筑
“归根居”,赋诗云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捐工资设基金,献典籍建资料室,为冷原子物理、密码学等学科拓土开疆,为大一学子亲授
“普通 物理”,以一己之力,架起中西学术交流之桥。弗里曼?戴森赞其 “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
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而于国人,先生更以一生成就打掉知识界自卑感,令吾辈敢与西方争短长。
今先生驾鹤西去,“杨振宁星” 仍耀长空,规范场论之光不减,“宁拙毋巧”
之训永存。先生曾言,科学发现时的敬畏之情,如观绝美诗篇。此等境界,兼融中西文化之精髓,堪称千古。
纸短情长,言不尽意。惟愿先生魂归星河,与物理真理相伴;而我辈后学,当承其志,守其训,以拙朴之心求科学之真,以赤子之情报家国之恩。
先生安息!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