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的沦落:从宗庆后到释永信

(2025-07-28 09:20:05)
     少林寺,这座千年古刹,原是禅宗祖庭、武林圣地,代表着中华文化中最为庄严神圣的一隅。然而,今天的人们眼前浮现的却是一幅全然不同的图景:僧袍之下是红尘气息,庙堂之中藏权谋与资本的交易。2025年7月,官方发布了关于释永信的情况通报,明确指出其涉嫌挪用寺院资产、侵占项目资金、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非婚生子。震撼舆论的不只是这些指控本身,而是它们一一印证了过去十余年间广为流传、却屡被打压的传言与质疑,证明了有关方面长期对真相的压制与掩盖。

少林寺的堕落并非一日之寒。它不是偶然误入歧途,而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下,逐步滑向了以信仰为外壳、权力和金钱为内核的深渊。释永信并非庸碌之人,他精于体制运作,善于包装形象,在国家层面是宗教代表,在媒体上是文化名片,在资本领域则是庙产商业化的总操盘手。正因其多重身份的重叠模糊,使他在过去二十年间构建起一个围绕寺院展开的庞大资本网络与权力系统,并几乎完全游离于有效监管之外。

这并非只是因为释永信本人刻意掩饰,更在于制度与话语的双重迟钝。在举报人奔走呼号的那些年里,司法始终按兵不动,主流媒体集体噤声,批评声音被斥为“恶意诽谤”,信徒维权则无人接纳。少林寺成了某种“灰色豁免区”,既不受制于市场审计,也不接受宗教伦理的真正约束。所谓的佛教圣地,渐渐变成一个封闭的、伪公益的、权商互利的生态系统。

从制度层面来看,问题不在于某一个人的贪婪,而在于整套宗教资产运作缺乏监管的事实。在现行框架下,寺庙被列为民间组织,但拥有土地、房产与商业运营权,却不接受公开财报审查;住持既是宗教领袖,又兼法人与董事长,集神权、物权、人事权于一身;所谓“宗教内部事务”,实际上成了司法与审计难以进入的障碍。最终,宗教场所沦为灰色资本的理想载体,而制度却无法有效介入(蔡德林《谁掩护了释永信》)。

一点感想:说制度无法有效介入,其实也不尽然,现在不突然之间就迅速介入了吗?真正的问题是权力下制度的伸缩空间,纵容你时,有事也不是事;不纵容你时,法网恢恢,你是逃不掉的。关键是权力的态度。

     与其同时发生的宗庆后非婚子女争夺遗产事件也是同样。在将近四十年时间里,杭州上城区国资委作为最大股东,对于娃哈哈监管过吗?那么大一笔资金转到外面你知道吗?在资本的操作下,一切都黯然失色。改开开放走到今天,在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的时候,如何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媒体监督,一切公开,是社会主义中国能否实现真正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做到人人平等,社会和谐、崇尚真善美的唯一途径。希望我们的政府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清除一切污垢,让我们的社会风清气正,阳光普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