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风筝节
(2024-05-19 10:44:59)潍坊国际风筝节顺路到安丘景芝镇拜访
潍坊国际风筝节,2024年是举办四十周年,我因为到诸城顺路,因此打电话给宗亲希望观摩这次风筝大会。在几位宗亲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拿到开幕式门票,而且是最贵的贵宾票,令我吃惊不小。开幕式是在潍坊体育中心举行的,当天晚上参加的人数是人山人海,我们找了半天才找到自己的位置。开幕式和国内其他类似的大型文化活动一样,开始是领导讲话,接着是介绍参加的各个国家,这次好像有几十个国家参加。然后是文艺演出,主要是邀请一些国内歌手演唱。因为会场太大,加之对现代歌曲的无兴趣,因此听了几首就退场了。第二天按照票面上指定的地址,到达安丘放飞现场,仍然是人山人海,距离很远车就不能停了,需要走很远到达放飞的地方,看看现场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多风筝放飞,所以很快就走出来,开车返程了。而得知顺路安丘景芝镇,提出兰州大学赵俪生先生就是这里人,是否可以亲自前往参观。
到达景芝镇后经过打听,到达赵先生《自传》里说的村庄,恰好遇到一位赵先生的族人,自告奋勇带领我们去了村里自己筹办的“景芝杨瞳赵家纪念馆”,进去一看,使我大吃一惊,赵先生《自传》只提到自己一支,是从曾祖父到父亲一辈的经历;而看了展览才知道景芝赵家绝对是当地名门望族。在古代社会光四品以上的官员就有几十位。民国时期赴日留学,仅赵先生父辈兄弟就去了八人,而且多数在东京大学等日本名校取得学位归来。赵先生叙说自己家族在他的时候已经败落,父亲不误正事,母亲带着他们几个孩子不得不到青岛谋生。几个姐姐早早开始在日本人的工厂打工,年纪轻轻的赵先生自幼感受到人生的不易,发奋读书最后考取清华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到达山西前线参加抗战,经过自学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历史学家,而且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晚年自己撰写了《离瑾堂记》,叙述了自己从出生到求学,九死一生的传奇人生。尤其是书中对郭沫若、成方吾、王瑶以及山东大学“八司马”的描写,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的“清明上河图”。不仅对于研究现当代历史,就是从社会心理角度研究历史人物,国内也无人出其向背。最近看到赵先生的女儿写的赵先生与童书业先生交往的文章,更加感受到赵先生正如女儿说的,是“周期性精神疾病”,而患这种病的多数都是中国学术界不世出的天才人物。赵俪生、童书业、叶企孙、李长之、束星北、顾准以及山东大学老校长华岗,都属于这一类型。他们天性敏感,智力超长,在顺境中可以才华横溢,成果惊人;但是遇到逆境重大挫折,多数会精神错乱,惨死人间。赵先生无疑是幸运的,遇到了江隆基校长,不仅救了他的命,而且破例让他招收第一届研究生。而赵先生不辱使命,培养出秦晖、金雁等中国中生代史学大家,在自己人生的晚年重重的写上了一笔。回来的路上我一直问自己,为什么费这么大劲寻找赵先生故居,是冥冥当中的宿命吗?不想而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