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界的三代学人
(2024-04-10 09:32:09)
中国人民大学的顾海兵教授把中国自1949年以来的经济学界的代表人士通过文章概述了出来。我决心向他学习,把中国教育学界自解放以来的三代学人描述出来。因为资料和查询的问题,肯定有所遗漏,就算个人的一孔之见吧。
第一代学人(1949--2000):因为教育学不像中文、历史、哲学、经济学等学科,在综合性大学都要设立。只有在师范大学或者一些及其特殊的大学如厦门大学、杭州大学(现合并到浙江大学)、河北大学等大学才开设,而且招生人数很少,一般只设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专业。我们介绍的第一代教育学人是指五十年代在这些师范大学毕业,文化革命前评为副教授以上职称,八十年代成为第一批博士导师的人。下面按照大学进行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在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评价中,始终占据第一位位置,因为他集中了中国教育学界的“五虎一龙”,被誉为教育学界的一代辉煌。五虎就是教育学的五位著名教授王策三、黄济、孙喜亭、成有信、历以贤,一龙就是五十年代留苏归来,被评为第一届博士导师的顾明远教授。这个群体可以说创造了中国教育学界的一个时代,在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教育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等方面,都出版了自己的学术专著,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带出了一批杰出的青年才俊,为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大在教育学领域与北京师范大学形成南北对峙的情况,如是数学界的北大与复旦,经济学的北大与人大的情形。华师虽然没有在教育学基本理论方面达到北师大的五虎水平,但是在教育史、外国教育(比较教育)方面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教授。代表人物有刘佛年、瞿葆奎(教育学)、赵祥林、马骥雄(外国教育)、江铭、张瑞璠(中国教育史)以及叶澜、钟启泉、陈桂生一批中坚力量,在中国教育学界也是做出了突出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教育系是老教育系,五十年代保留下来还开设教育专业的他算一个,而且中南五省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学、心理学的老师,多数都是他的毕业生。因此在中国教育学界他还是有影响的。作为著名的教授主要有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杨宝锟(教育经济学)、肖宗六(教育管理)等。华中虽然没有达到北师和华东的影响,但是在教育管理学科、教育经济学学科,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八九十年代出版了不少这方面的著作,也培养了一批教育学的毕业生。
东北师范大学:作为解放后第一批设立教育学专业的大学,随着当时东北建设的需要,东师可以说除了北师大、华东师大在当时教育学领域,绝对是老三的地位。不仅是集中了一批著名的教授,如王逢贤、富为岳(教育学、)、吴杰(教学论)、杨青(心理学)、梁忠义(外国教育)、李桂林(教育史)等,而且出版了《德育论》、《中国教育史》等一大批教材,为八十年代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南京师范大学:南师虽然不是教育部属大学,但是在教育学领域水平绝不亚于上述部属高校,也出了一批影响力的教授。代表的有鲁洁、班华(德育)、刁培愕(教育生态学)、高觉敷(心理学史)。而且七十年代恢复教育系招生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如朱小曼、吴康宁、胡建华等,成为中国教育学界的第二代领军人物。
杭州大学(浙江大学),1952年的院系调整,原来浙江大学一分为四,即新的浙江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杭州大学。而教育系就落在了杭州大学,成为南方除了华东师范大学,少数设立教育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杭州大学八十年代国务院学位条例公布,第一批博士点和博士导师就有杭州大学,他们是比较教育的王承绪教授和工业心理的陈立教授。两位老先生都活到了期颐之年,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博士。代表有徐辉、郑继伟等,因此在教育学界也享受盛誉。
除了上述介绍的几所重点师范大学和综合大学之外。在其他一些地方师范学院和综合大学,也有一些学富五车、鹤立鸡群的教育学人物,如河北大学的滕大春、刘文修教授;厦门大学的潘懋元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的李秉德教授等,都是中国恢复学位制度之后,第一批或者最早的博士导师。也正是他们带出了中国第一批教育学博士、硕士,使教育学成为与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一样,成为十大学科门类,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学第二代学人(1980--2010):改革开放之后,大学恢复招生,教育系(九十年代改为教育学院)也开始招收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而正是这些毕业生赓续了中国教育研究的血脉,在教育学领域异军突起,做出了巨大成绩,成为继第一代学人年纪已大,而接替开始培养教育人才重任的。他们是:
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作为八十年代首批硕士博士授予单位,加之这之前毕业的一些人,形成了教育学第二代学人的重镇。代表人物有劳凯声(教育法学)、王英杰(比较教育)、史静寰、张斌贤(教育史)、靳希斌(教育经济)、裴俪娜(教学论)、谢维和(教育社会学)等教授,其影响在中国仍然是第一梯队。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在八十年代教育学以及比较教育、教育史等学科,还是与北京师大分庭抗礼,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育学家。代表性的有丁钢(教育史)、陈玉锟(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石伟平(职业教育)、赵中建(比较教育)、袁振国(教育政策)、黄学光(教育史)等。华东师大的学者注重量化研究和教育研究方法,在九十年代后发表的专著和论文这一倾向非常明显。
东北师范大学:作为教育学界的始终老三,东师九十年代后出现的杰出人物不是太多。主要因为改革开放后,东北整体衰落,大批人才流失,老先生进入暮年多数退休或者离世,因此大大影响了后继人才的出现。代表性的主要有柳海民(教育理论)、袁桂林(后调北京师大)、邬志辉(农村教育)等。
华中师范大学:华师在教育学领域始终还是不错的,八十年代培养的一批硕士博士扛起了教育研究的大旗,在中国教育学界崭露头角。代表的有王坤庆(教育哲学)、孙绵涛(教育管理)、扈中平(后调华南师大、教育理论)、周洪宇(教育史、)杨小微等。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地方所属的师范大学,受招生的限制,南京师大的学生主要来自江苏省,因此出的人才肯定受影响。但是在鲁洁等老先生的带领下,南京师大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学者,他们是吴康宁(教育社会学)、朱小曼(德育)、胡建华(比较教育)等。他们一直活跃在国内教育界,为南京师大挣得了荣誉。
在第二代教育学人方面,特别要提一下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抗日战争大批学人迁移到云南四川等大后方,以西南联合大学为代表,一批教育学方面的专家教授留在了西南,这也是在八十年代恢复研究生学位制度,西南师范大学成为第一批硕士博士点的原因。在第二代教育学人方面,西南大学代表的有张诗亚(教育技术、民族教育)、张武升(教学论)、徐辉(比较教育)等。
厦门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在潘懋元教授带领下,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发源地,从八十年代开始招收高等教育的硕士博士,培养出一大批高等教育的研究学者。代表性的有刘海峰(教育史、考试学)、王伟廉(课程论)、邬大光(高等教育)等。因为中国教育特别重视高等教育,因此他们的研究在21世纪仍然产生着巨大影响。
除了上述提及的教育学人,因为八十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各大师范大学都开始设立教育系(教育学院),因此在一些地方院校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育研究者,如辽宁师范大学的傅维力教授、曲阜师范大学的杨启亮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程方平、毕城、田慧生研究员以及河北大学的贺国庆、傅松涛;首都师范大学的宁虹、孟繁华、邢永富教授等,都属于这一代杰出的教育学人。
教育学第三代学人(2000--2020):在第二代教育学学人之后,随着学位制度的恢复,大批博士毕业进入教育研究领域。这批人特点是年轻,掌握了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应用教育统计数据和外文资料,出版的学术著作和论文明显不同于前两代人。由于九十年代开始实施的长江学者和杰出青年计划,这个时代涌现出的教育学人,许多人就是教育的长江学者。
北京师范大学:占据地利的北师大,在第三代学人方面仍然是人才济济,代表人物有石中英(教育哲学)、项贤明(后调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周作宇、周海涛(高等教育)、檀传宝(德育)、褚宏启(教育管理)、刘宝存(比较教育)等。这些人现在已经是各大学教育研究的主力,而且都亲临一线带博士生,承担国家级课题。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虽然没有北师大队伍那么齐全,但是在教育研究领域仍然是第一梯队,出现的年轻教育研究者也为数不少,代表有:范国睿(教育理论)、李江涛(教育理论)、崔允漷(课程论)、闫光才(高等教育)、刘莉莉(高等教育)等。此外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些人,也兼任华东师大的博士导师,在民办教育、职业教育方面成果突出,代表性人物有胡卫、董圣足等。
东北师范大学:进入这个时期,东师明显落后于上述两所师范大学,尽管教育学也是一级学科授予点,但是杰出的人才很少,作为在业界稍微有点名气的主要有:于伟(教育哲学)、绕从满(比较教育)、邬志辉(农村教育)等。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研究基地,在调查研究方面东师还是为国家出了不少报告。
浙江大学:1999年原浙江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杭州大学合并组成新的浙江大学,原来的教育系也升格为教育学院,并且从全国各地大量招聘优秀中青年进入浙江大学,因此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代表有:眭依凡(高等教育)、徐小洲(比较教育)、张应强(高等教育)等。中非教育研究中心设在浙江大学,因此非洲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主要在这里开展。
厦门大学:因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中心在厦门大学,因此从八十年代开始,高等教育出现的优秀学者多数都是厦门大学毕业的博士。代表性的有周川(苏州大学)、别敦荣、张应强、黄福涛(广岛大学)、刘振天、史秋衡等。高等教育的研究课题和学术专著,多数也是由这些人完成出版的。
除了上述教育部直属的几所大学,由于教育学学位点的普遍开设,因此一些地方大学如河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大学等,也涌现出一些非常优秀的教育研究者,甚至有的人评为长江学者。教育学作为一门新的年轻的学科,在中国进入现代化的今天,越来越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而不断出现的教育研究者也会不断的成长起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