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
(2023-11-02 08:47:22)
老黄是我博士同学,专业是教育基本理论,方向是道德教育与品格形成,导师是国内著名的德育专家王先生。毕业后进到北京在一所大学任教。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我们都进入古稀之年,但是联系反而更紧密了,几乎每天都要打一个电话,就有关时局进行一下交流。
我们都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学生,也是中国本土培养的最早的硕士和博士,因此当年毕业时也是凤毛菱角,很受社会尊重和欢迎。我到了部属的行政学院,一直做到正教授、部门主任。老黄走了另一条路,即利用和各个部委的关系,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因此挣了不少钱,在北京购买了不少房产。
老黄为人低调,打扮非常朴素,走到大街上,你一点看不出是一位博士毕业在高校工作的人。但是为人诚恳,因此交了不少部委的朋友,许多人都身居要职,在他开展培训工作时,给与了大力支持,这也是他在京城人才济济,能够脱颖而出,办成许多事的法宝。中国知识分子一直自命清高,面子心理很重,即轻易不言钱。但是老黄不这样认为,过日子最重要是有经济基础,自己过得如何自己最清楚,别人的评价和自己毫无关系。因此事过三十年后,许多人在京城连一套商品房都没有,而人家连儿子、父母的都解决了。
我和老黄是惜惜相惺的朋友,一是都是教育学博士,二是都心怀坦诚,对人真诚,有什么说什么,包容对方,真实做人。三就是在国家社会的大事上,看法基本一致,即人们说的“三观一致”,认识相同。这在今天的中国实属不易。别说是同学同事,就是亲戚朋友,父母兄弟,真正能够认识一致,说到一起也非常不容易,因此我们是无话不谈,坦诚相见。
老黄崇拜毛主席,认为毛主席是当代伟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不二出的英雄,而对于诋毁毛主席的人极其反感。认为这些人不是心怀不满,就是自我中心,夸大自己的地位和认识。我读了大量党史和历史人物回忆,认为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对领导人物的评价,可以说见仁见智,在价值多元的时代,如果形成一种认识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八零后,九零后,对于党史、历史可以说毫无兴趣,更别谈对人物的评价了。这几年历史虚无主义的翻滥和大量所谓“真实史学”的出现,使人们对历史人物真假难辨,而最基本的常识就是,你看看这个人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上,到底是推进还是阻碍了社会发展。二就是他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还是违背了历史规律,这样你就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了。中国现在进入了一个真相难辨的时代,作为受过教育的一代人,如何正确识别什么是正确的,确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