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振武先生”
(2023-09-06 11:35:59)
疫情原因,许多亲属和老朋友近三年没联系了。昨天与云芳书记打电话问候,说很长时间没有振武先生的消息了,听后我主动要求给他打电话,才知道振武先生已经于2021年10月17日魂归故里了。一位德高望重、坚忍不拔的老人,在与癌症抗争一年多后,终于撒手人寰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怔怔呆在那里,许多回忆浮现在眼前。
本世纪,由于家族寻根的原因,我与振武先生相识了。知道他是河北唐山栾南人,1962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现在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后来的几次聚会,我都尽量邀请他参加,并且对他的家世有了初步了解。他1933年出生在一个乡绅家里。父亲是晚晴秀才,因为清朝政府的垮塌,一直在家务农。振武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生他的时候,他父亲已经54岁了,可以说是老年得子。但是中国传统社会严格的伦理道德,可以说深入人心。孩子从小开始,就要进行品德和习惯的教育,振武父亲由于饱读诗书,因此对此更严格遵守,所以对振武的教育产生了一生的影响。
1948年,振武父亲托付一位亲友,将他送往京城读书,接受现代的教育。振武也不辜负老父亲的期望。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连续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高中毕业保送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他当时不知道,毛远新、刘太行以及左权的女儿还有一批如后来出事的徐才厚,都是他的校友。哈军工建校六十周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典礼,事后他和我讲了许多他在大学的事情。作为中国最特殊,最严格的大学,振武在这接受了最严格的训练。毕业后分至国防科工委,随后奔赴内蒙古第一机械厂做军代表。巧的是他在这个城市和这个工厂,是我大哥和大嫂工作的单位,可惜当时我还是小学生,与他擦肩而过。
六十年代末他回到北京,开始在军事科学院情报所从事科技信息的翻译工作。八十年代又转至中国中医研究院,主要从事计算机的工作。因为那个时候,国内搞计算机的人很少,所以他是凭大学的数理基础和从外文材料中看到的信息,开展这一工作的。九十年代末因为年龄关系,他退出工作岗位,开始了对他这一支家谱的修撰工作,正是因为这一契机我们熟悉起来。2012年他把整理好的家谱电子版发给我,因为当时生物科技的进步以及DNA测试的普及,我对任何家谱的真实都持谨慎态度,因此对他的家谱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振武先生最大特点是善良、坚韧。昨天他女儿告诉我,实际他48岁就得过直肠癌,做了造口手术。但是这么多年,我都一直不知道他是一个癌症病人。你遇见他的时候,总是那么乐观积极,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他的涵养,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修养,是现实社会很少看到的。他2004年写的对父亲的怀念文章,打动了无数人,是一篇值得大家阅读的好文章。斯人已去,长歌当哭。今天我们都深深认识到,人都会老去,都会走向死亡,但是你在活着的时候,是否被人们所尊敬爱戴,是否尽自己力量为社会做出了什么?是值得我们认真深思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