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回顾:我们这代人的幸与不幸(八)职称问题

(2022-08-15 09:07:15)
      我们这代人只要在高校或者研究所工作,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职称问题。职称是我们解放后学习苏联以及西方建立的。具体就是:高校从最低开始,依次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所是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八十年代后由于研究生教育的开展,又增加了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进入21世纪,为了鼓励高校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又搞了:“长江学者计划”、“优秀杰出青年计划”等,但这些不是职称,都是一种学术荣誉,而职称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学术水平和待遇的标志。因此在高校工作,没有职称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同干部制度有级别一样,高校的特征是教学科研,而证明你的教学科研水平的就是职称。而且职称的任职是要评审的,即你大学毕业也好,研究生毕业也好,都要按照条件,通过评审才能成为相应的职级,即是讲师、副教授还是教授。而根据国家人事改革规定,教授又成四级,副教授三级。一级教授明确是院士才可以,因此二级教授一般就是学校的最高职称了。不是各个学科优秀的学者,一般很难当上二级教授,因此大家对职称还是非常看重的。所以在大学和研究所工作,为了职称必须进行科研工作,达到相应职称对科研的要求。如一般大学要求副教授必须有五篇核心期刊文章;教授除了核心期刊,还要求有国家级课题和独立专著。在重点大学,如985或211大学,要求更高一些。即在高校如果能够当上教授,证明你确实在专业方面有突出贡献,在教学方面也不差。而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扩大和拥有博士文凭的人越来越多,在大学评职称是越来越难。许多人博士毕业许多年才评上副教授,对于教授,是渴望而不可及了。
   因为职称是与待遇和声望挂钩的,因此我们这代人都非常重视职称问题。可以说有些人为职称奋斗了一辈子。八十年代有大学文凭即可,九十年代是硕士毕业,而进入21世纪,没有博士文凭是绝对进不了高校的。而且许多高校更是大量录用博士后人员,使职称更加水涨船高,难上加难了。如何看待职称,当了教授是不是一定有水平,同样是大学的教授,水平就一样吗?国外对大学的教职有一套成熟的办法,即博士毕业,必须经过考核,才能成为助理教授,而助理教授升副教授,要经过六年两次严格考核。正教授就更严格了,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你的学术水平必须经过院外的三名专家评审。而且评审绝对是保密和公正的,通过以后还要院长签字,上交大学董事会批准才行。因此在欧美能够当上教授,确实都是“人中之龙”,出类拔萃才行。我们这代人,尤其是77级、78级毕业生,因此高校青黄不接,赶上好时候,所以多数人解决了职称问题,许多了做了博士导师,国家重大课题的主持人。因此在这点上,我们这代人又是幸运的一代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