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的感受
(2022-04-23 10:06:16)
自2022年四月17号搬到新家--北京丰台区天悦一号之后,正式开始了新家的居住了。自1985年研究生毕业,我一共记住国几个地方。第一个是大连辽宁师范大学五七楼,面积大概是50平米,房屋简陋,但在当时已经是不错的安排了。1993年学校分配给我一套55平米的两居室,独立厨房卫生间,但只住了三年,我就博士毕业到北京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当时在昌平有一栋楼,给我一套70平米的房子,因为我孩子在通州工作,所以我们基本没怎么住,就到市里岳父家住了。1999年学院分房,是国家分配住房的最后一批,我有幸分到一套92平米的三居室,从这里一直住到2020年,我的主要学术工作,完成的
国家课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史微也在这里上完中学、高中,直至到广州上大学,出国读博士。2020年开始筹划换房子,顶着烈日,满北京看房子,但是不是因为房子格局,就是价格问题,折腾了几个月,最后在南四环天悦一号,看重了一套138平米四居室的房子,当时给优惠8%,价格1034万,所以马上就决定下来了。接着开始装修,但是九月,我决定做心脏手术,所以装修都是夫人一手操办的。整个过程进行了五个月,大致一月底装修完毕,可以居住了。二月中旬,我们请了一些志朋好友,算新家的仪式,每个周末过来住几天,直到四月正式全部搬过来。定居新家了。
中国人的搬家,尤其是换新房,真实一件巨大工程。从看房子到最后定下来买,办手续,跑贷款,找装修公司,买各种材料,和装修工人协调,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那一件事,都必须势必亲为,不然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搬一个新家,真是比搞一个科研项目都累。大量的时间都耗费在琐碎的事务上,中国人的世界观真是有意思。把一生积累的财富都放在一套房子上,而在生活上,又省吃俭用。这就是文化,现在大城市房价这么高,已经超过了纽约、东京的房价,但是中国人买房的热情不减,许多父母节衣缩食,都在攒钱为儿女买房。我们属于幸运的一代。一直在体制内工作,收入稳定,而且最早国家给分配了住房,使我们没有感受无房的痛苦。现在又搬入了新房,感觉条件不是一般的改善,而是大大改善。改革开放,最大的进步就是住房条件的改善。过去几代人住在一起,孩子大了结婚都和父母挤在一起的时代过去了。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房子,许多人家都好几套住房,社会真是极大进步了。我从内心感到,这种变革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结果。尤其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更加证明了这一点。今后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为社会做一些贡献。活到老,工作到老,学习不断,奋斗不断。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