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一次的淞沪保卫战
(2022-04-06 09:46:34)
2月23日之前,上海长时间没有本土感染者。
2月24日以来,上海开始出现零星感染。到3月2日,上海的疫情一直维持在个位数以下。
3月3日开始,上海疫情明显抬头,当日新增16例本土,开始上升到两位数。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且病毒传染性高,人群普遍易感的条件下,感染者达到两位数的几十人,扩散甚至急剧暴发的风险明显加大。
3月13日,上海疫情开始进入3位数的高位区间,当日新增169例本土。疫情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推测此时上海疫情开始向全市范围隐匿蔓延。
3月24日,感染者到达4位数,当日新增1609例本土。此时,疫情已经十分严重,进入大规模暴发阶段。
4月4日,达到5位数,13354例。单田芳评书里经常说一句话:“人若上万,无边无沿”。目前,上海疫情还在急速攀升的态势之中。
回顾上海此次疫情,正好大约每10天10倍。这是我国武汉疫情发生以来,除香港之外,疫情最猛烈的一次。目前,无法判断上海疫情何时迎来拐点。按照上海发布的信息,昨天新增中,依然有从社会面检出700多例,这说明上海的防控任务极重,潜在的传播还在继续扩大,未来至少2-3周内,上海的疫情很难实现社会面清零。
上海的疫情有多严重,可以用一句话说明:流调已经没有意义。这意味着,全上海所有人,都需要按照潜在密接者予以重视。
目前,上海疫情已经突破局部疫情的性质,具有全国性的严重影响。受此影响,全国各地提升防控意识,管控措施普遍升级,排查力度明显加大。与此同时,物流、出行、就业、探亲、异地就医、清明节祭祖等普遍受限。
疫情常态化以来,我国已经确立起成熟有效的疫情防控模式,即核酸经常化+重点筛查+必要程度的隔离管控,这是由传染病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这样的防控模式之下,通常从首例感染者出现,到社会面清零,理论上大约需要3-4周(全员核酸1周+隐匿期2周-3周)。去年初,石家庄疫情,封城23天,大约2周迎来拐点,之后疫情很快消退。去年底,西安疫情,也基本上是这样的周期规律。
传染病的基本特点,就在“传染”这两个字上。口罩、行程、密接、核酸、隔离,正好是针对传染这两个字的。病毒是无形的,它从哪里来,在谁与谁之间发生了传播,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因此,所谓精准防控,基本上不太可能。精准,只是一种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愿望。
此前,一直有一种论调,宣扬上海精准防疫比别的地方先进。有一个忘记了叫什么的始作俑者,推出了一篇名为《硬核防疫与北方的衰落》,迅速带了节奏,顶礼膜拜者不可胜计。这样的舆情之下,上海获得了无数点赞。3月31日,上海市政府秘书长在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中提到:“我们的认识不足……我们的准备也不够充分;同时,一些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到位,有的封控地区群众生活保障不够周到。”这段话说得很诚恳,也很清醒。以后,我们都少捧,捧是最恶劣的勾当之一,正人不干这种事情。
疫情3年来,上海一直防控得很好。这次主要是判断上有失误,以及此前上海对自身防控模式的习惯性依赖。最紧要的时刻,我认为应该是3月初两位数时,其实就应该考虑全员核酸了。越是大的城市,越需要重视核酸,这是最基础和最严谨的手段。流调,并不完全可靠,大城市尤其不可靠。任何事情,做好的前提,是把它做严谨了。
目前,上海疫情面临极高的防控难度和极大的防控成本,以及继续进展的巨大风险。病毒无情人有情,全国性的大规模支援,已经展开,相信上海疫情能够更早一些结束。我们都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