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孩子们去讲课
上个星期,铭铭所在的上海中福会托儿所的班主任钱老师给我打电话,想邀请我给铭铭班级的小朋友们讲一堂有关人体器官的科普课。让孩子们初步认识人体主要的器官,激发幼儿探索人体奥秘的兴趣,学会如何保护人体的器官,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食物在体内变化的过程。借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卫生习惯。为此,钱老师还从医科大学有关教研室借来了人体解剖构造的立体模型。
说实在的,给学生讲课、给家长讲课、给医生讲课我是毫无顾忌的,对于我来说可谓的轻车熟道。可是给学龄前儿童讲课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首先我不知道如果深入浅出让孩子们听后能够理解,也不知道如何讲才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是我是一贯支持老师工作的,老师辛辛苦苦地设计课程我理应配合,更何况这是对孩子进行人体奥秘启蒙教育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呢!虽然对于如何授课一团雾水,但还是在懵懵懂懂的情况下答应了下来。
既然答应了下来,就要好好准备,对待小孩子也是不能随便应付的,因为正确的启蒙教育必须是符合科学的教育,来不得半点糊弄。于是我就人体的几个主要的器官的功能,以及食物在人体中消化的过程,写了一份简单讲课提纲,旨在教育孩子不但要认识自己身体外表的器官,还要爱护躯体内的一些主要脏器。同时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语言让孩子们认识这些脏器的功能。例如教给孩子如何保护牙齿;怎么样正确进餐;为什么不能挑食、偏食的道理;同时告诉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的好处;一定要多喝水,要喝什么水;怎样做就不会便秘;应该吃什么样的零食等等,但是我毕竟不懂得幼儿教育,于是请钱老师进行修改。同时我建议让全班32个小朋友分别扮成馒头、米粉、面条、饺子等各种主食、各类的蔬菜、水果、鱼、虾、鸡蛋、各类的禽肉和畜肉、牛奶等。随着我制定的每顿配餐表,进行一次食物在人体消化道中旅行的情景剧。让孩子们每到一个器官就要说出他们的名字,说说它们的功能。以及到每个器官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到当堂的内容当堂消化,让孩子记住这些脏器和功能,也能让孩子明白每日进餐食品应该多样化。
这是我制定的食物配餐表
早餐:牛奶、玉米面+白面粉做的馒头、鸡蛋、黄瓜、牛肉、苹果、食盐、食油。
上午加餐:香蕉、橙子或者哈密瓜、营养水。
中餐:大米+小米+南瓜饭、小青菜、胡萝卜、鱼肉、鸡肉、鸭肉、西红柿鸡蛋汤、食盐、食油、水。
下午加餐:猕猴桃、梨、小面片+小白菜汤或者牛奶
晚餐:燕麦+小米+红薯粥、虾肉+西兰花、凉拌芹菜其中有食盐、食油、水。
随后钱老师依据学龄前儿童发育的特点,参考我写的提纲写好了活动方案。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消化的过程,钱老师还找来了DVD的动画片给小朋友们看。一切准备就绪,只欠东风了。
别看是给孩子们讲,我心里还真紧张。没有想到的是班上很多热心的家长也要求参加了这次活动,并且很早就来到幼儿园。当我走到活动室站在小朋友面前时,全班小朋友一致喊:“姥姥好!”我回答道:“小朋友们好!”接着我就进入了主题:
“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都有什么器官吗?请大家给我说说。”只听见小朋友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手;
——脚;
——眼睛;
——耳朵;
——嘴;
——牙齿;
……于是钱老师和蔡老师要求孩子们举手发言,只见一个个小朋友都踊跃地举起手来,除了有少数的几个孩子重复了上面的答案以外,我叫起来了一个小朋友,他回答道:“气管!”这是一个不被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器官,说明这个孩子能够突破原来小朋友的思维模式的一种创新思维,我表扬了这个小朋友并且让大家为他鼓掌。紧接着有的孩子回答出了“大肠”,“小肠”,“肝脏”,“大脑”,“胃”,“大脑”,“食道”……,可以看得出来孩子们原来的信息量是很大的,这不能不让我感到现在的孩子真是很聪明的,是我们小的时候甚至我女儿小的时候所不能比拟的,我心里暗暗地想,可是不能轻视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不能抱着固有的观念去看待孩子。
紧接着我就开始给孩子们讲了身体中主要的几个脏器的功能。首先我让孩子们摸一摸自己的胸部是不是感受到跳动的感觉,然后教给孩子们去摸一摸腕部挠动脉,感受脉搏的跳动,告诉孩子们为什么这儿会有跳动,原来这是心脏在工作,通过心脏和脉搏的跳动把营养输送到全身,然后再把全身的废物收集回来,这样孩子们才能长高高的个子和聪明的头脑,然后我指着人体心脏的图形让小朋友们看。接着我让小朋友一只手捏紧鼻子再闭上嘴,问小朋友们是不是感到憋的慌?觉得出不来气?小朋友们说:“是!”,于是我又告诉小朋友:“人如果不呼吸是不行的,那么最大的呼吸器官是谁呀?”,有的小朋友说鼻子,有的小朋友说是肺,有的小朋友说是气管。我指着解剖图告诉大家就是肺脏。就这样我把全身主要的脏器介绍给了孩子们。我原来担心孩子们会不好好听课或者不感兴趣,没有想到孩子们一个个发言踊跃,而且思维一直积极地跟着我的讲课走。
随后我讲到食物是怎样在消化道中去旅行:首先食物进入到嘴中,然后混合上唾液通过舌头进行搅拌和牙齿的咀嚼,将食物嚼碎。我怕孩子们不理解唾液是什么,于是就告诉孩子们唾液就是口水,让小朋友们回家好好咀嚼馒头或者米饭,你们会感觉到越嚼馒头或者米饭就越感到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唾液的缘故(当然不能讲淀粉酶了,孩子们不懂。),从孩子们眼里可以看出他们感到十分惊奇。紧接着我又谈到如何保护牙齿。我问孩子们:“你们一天刷几次牙?”孩子们一致说:“2次!”我高兴地对他们说:“你们说的太对了!尤其是晚上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另外每顿吃晚饭一定要用清水漱口,否则食物残渣留在嘴里会怎么样呀?”小朋友们一致说:“蛀牙!”
“对了!”我对孩子们说:“形成蛀牙不但疼痛难受,不能很好咀嚼食物而且以后还不能换一口漂亮的白牙。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同时我也告诫参加活动的家长每天孩子刷牙时,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再仔细的刷一遍,这是家长在孩子上学前要帮助孩子做的工作。然后嚼碎的食物通过食道送进了胃里,同时告诉小朋友食道可是不欢迎太烫的或者太凉的食物。我又问小朋友:“过凉的食物是什么呀?”孩子们说:“雪糕”、“冰激凌”、“棒冰”……我说:“对了!小朋友答的真对!以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少吃这些食品呀?”小朋友一致以呼喊的声音回答:“是!”接着我又问小朋友:“胃就是一个食物加工厂,有没有小朋友在天冷时吃的不舒服了有过呕吐,吐出的食物有股酸酸的味道?这股酸酸的味道就是胃为了消化食物分泌的胃酸,食物在胃里混合上胃酸通过胃努力的摩擦把食物消化成细细的糊糊状就送到小肠中。小肠就接受了肝脏产生的苦苦的胆汁,来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还有胰腺产生的胰岛素来消化面粉或者大米做的食物。同时肝脏还把食物中有毒的、有害的物质进行解毒。如果实在不能解毒的物质肝脏也会储存起来,但是如果肝脏储存的毒物多了,肝脏也受不了,就要生病了,所以我们应该尽量不吃、少吃不健康的食品。小肠就像一个大过滤袋将消化好的、有营养的物质通过过滤袋漏到肠壁的血液中,然后再通过血管送给了全身,于是小朋友们就会长得高高的,身体壮壮的、头脑还特别聪明。过滤剩下的渣滓就送到大肠中,大肠看到小肠吸收了那么多的营养也不干了,于是大肠也在食物的残渣中吸收残留的营养和其中的水分。完全不能要的残渣就形成大便从肛门排出去了。在这里我要问小朋友们:有没有小朋友大便很干,解大便十分困难的呀?”有的小朋友回答道:“有!”我又问大家:“有没有接大便时,很费力气,而且大便中还带有鲜血!”大家都说没有,不过我听见有个小朋友小声说:“有!”,于是我告诉小朋友:“每天最好大便一次,最好是在早晨。另外需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不能喝甜饮料、含气的饮料,因为这些对身体都是有害的。”趁此机会我告诉孩子们需要选择什么零食:“不要吃油炸的、高糖、过咸、过粘和膨化的食品,睡前不要再吃零食,不要喝奶。”
说着说着,一堂课的时间就到了,钱老师告诉我情景剧明天再演。可是我还意犹未尽,也只好匆匆结束了课。我一直道歉:“对不起孩子们,我的时间没有掌握好!”然后钱老师对孩子们说:“鼓掌!谢谢铭铭的姥姥!”紧接着钱老师又问:“大家知道铭铭的姥姥是干什么的?”孩子们又七嘴八舌的说:“是医生!”,“是老师!”,“是专家!”
我笑一笑对孩子们说:“你们说的都对,但在这里我是铭铭的姥姥!是你们的姥姥!谢谢小朋友!”就这样我给孩子们讲了一堂课。然后孩子们一起看了有关消化的DVD片,将我讲的内容又复习了一遍。
说实在的,我没有想到孩子们这样喜欢听这些科普知识,我也没有预料到孩子们的知识这样丰富,真是“后生可畏呀!”不能不对他们刮目相看。同时我也体会到给孩子们进行科普教育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我愿意努力去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