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铭铭打了小朋友

(2010-01-14 05:43:20)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铭铭临睡前突然对我说:“姥姥,我打××了,打得他流鼻血了!”我一听大吃一惊,心里想:这还了得!怎么这样严重!赶紧问:“你为什么打××?”

    “我喜欢他的汽车,可是他不给我玩!他先打我的,我就打他了!”铭铭理直气壮的说,

    “人家的汽车为什么要给你玩?××哭了吗?老师批评你了吗?”我问,

    “××哭了,老师给他擦干净了鼻涕。哄着他不哭了。”铭铭又说:“毕老师批评我了,让我站在她的身边,给××赔礼道歉说对不起了!”

   “这可是一个大问题,谁家的孩子被打谁不心疼呀!我怎么没有听老师向我反映呀?”我心里想,于是看看表9:30 ,估计钱老师(班主任)还没有睡觉,我赶紧给钱老师打了一个电话:“钱老师,我听铭铭说他打了××,而且还打得鼻子流血了?”

   钱老师说:“没有呀!我没有听说。这几天班里有几个孩子尽在乱说,也有可能是孩子想象出来的!孩子有时语言表达不清楚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就容易发生肢体冲撞!”

 “可是铭铭说的不像是想象的!” 我又转头问铭铭,“铭铭你在幼儿园哪儿打××的?”

 “我在礼堂的舞台上来回走着时打的××”铭铭很诚实的回答道,

 “铭铭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可能还是真有这回事。”我对钱老师说,“我之所以追究这件事情,是怕铭铭打的比较重,我们做家长的理应向××家长赔礼道歉并且给孩子慰问;同时我们也要加强铭铭的教育!”

  “我明天去核实一下,也有可能当时我不在,不太了解。”钱老师说,

  “好的,谢谢你!这么晚还打搅你不好意思!”我对钱老师说。

 

    第二天我送铭铭(铭铭爸爸又出差了)去幼儿园,他们班的卢老师和毕老师都在。钱老师一问果然确有其事,事情发生在12月下旬的一天,当时倒不是打的流鼻血,而是鼻涕里交杂了一点血丝。老师说,鼻涕中的血丝与铭铭的打是没有关系的。接着卢老师说:“近来铭铭是有打人的行为,昨天铭铭还打了另外一个小朋友,因为是该轮到他玩拼图了,可是那个小朋友不肯给他拼图(拼图也是铭铭最爱做的一件事)。不过老师批评后铭铭马上就认错了,而且还向那个小朋友道对不起了。”

    “不管谁先打的,铭铭的个子是全班最高的,而且很有力气,小孩子打人又不知道轻重,他肯定会打痛小朋友的。现在谁家的孩子都是宝贝,哪个家长不心疼呀!凭什么人家的孩子就要挨打呀!绝不能姑息他的这个错误,这样容易养成凌弱暴寡的坏习气。以后再发生这种情况,请老师不能光批评而且必须要严惩。我绝不会怪罪老师的,一定要把他的这个坏行为消灭在萌芽中。”我的态度十分明确,而且从来都是非常支持老师的工作的,因为我深深的知道老师不管采取什么教育方式,其主观愿望都是为了孩子好,更何况铭铭上的幼儿园还是上海非常优秀的幼儿园,这个幼儿园的老师们素质都很高。

 

   这件事表面看起来是因为别人先打了铭铭,后来铭铭又反手回击了对方,我不排除铭铭有可能因为用语言表达不清楚自己的需求而发生的肢体冲撞手段,但是企图使用打人的手段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是铭铭的一个真实想法。铭铭打人的行为其深层的原因不得引起我的思考。

 

   我记得,当铭铭1岁左右,他在小餐桌上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一边吃饭一边玩,几次告诫后他仍然不听,我十分愤怒,用力拍了他的小餐桌一下,当时拍的声音非常响,铭铭一激灵,十分惊讶地看着我,眼泪浮现在眼眶里,我顿时感到自己做的不对了,于是就和颜悦色的劝说铭铭应该专心吃饭。我也没有把这当成一回事,事情过去了很长时间,有一次铭铭在玩耍中也向小王阿姨拍了桌子。当时就引起了我的震惊:孩子的延迟模仿真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着,我暗自警告自己以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成为不良行为的模仿对象。

   2、3岁时铭铭吃饭的表现越来越差人意,虽然在他吃饭时我们家十分注意就餐的环境,从来不开电视,也不做可以引起他分散吃饭注意力的事情,可是他吃饭的速度越来越慢,其慢的原因主要是含着一口饭或者饭菜虽然不停的咀嚼着,但是双手的小动作也不断,因为不允许他吃饭时玩玩具,他就玩自己的手,小手到处乱摸,甚至玩自己的衣角都可以玩一段时间,但是嘴里的饭就是不往下咽。他自己吃饭时,一顿饭能吃上一个小时。看着铭铭的表现,我十分生气,再加上他妈妈经常埋怨我说:“铭铭这样与您管的不严有关,为什么我小的时候您就管的那样严,甚至挨打,为什么对铭铭就这样放纵?”“说我娇惯孩子,我怎么娇惯孩子了?我可是从来不溺爱孩子的。”我不服气的反驳女儿。不过,确实有的时候因为我是干活性急而且自认为是手脚麻利的人(这种性格可能与做医生这一职业有关),最看不惯做事磨磨蹭蹭的,因此就不自觉的多出一只手帮一下干事磨磨蹭蹭、慢条斯理的铭铭。正因为如此,养成习惯的铭铭经常喊我:“姥姥,这个毛衣哪面是前面?”“姥姥,帮我提上外面裤子!我怎么总是也套不好它!”,因此自我服务能力相对于其它能力就差一些。这次铭铭的表现着实地激起了我的火,反复规劝都不听,我不由得伸出手来打在了铭铭的屁股上。也许是我从来没有打过他,或者平常对他的管教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次一动真格的,他确实害怕了,马上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这样了,而且吃饭的速度立刻就快了。但是以后常常故伎重演,气的我不禁又打了他。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虽然打他的次数极少,打的也不重,都是隔靴搔痒,但是我的这种行为却给孩子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次打小朋友就是最说明问题的。所以孩子一旦出现各种行为问题,究其根源都会大人身上找到,因此我必须要很好的检讨自己,杜绝再次发生。

 

   2岁以后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加强,对物品的占有欲发展到高峰,我及时的给孩子进行了物权教育,明确的告诉他:凡是属于他的物品,如玩具和书都由他来支配,别人需要的话,必须要征求他的同意后方可使用,即使妈妈、爸爸和姥姥也是一样;同样,别人的物品也是属于别人的,他要用也需要征求别人的同意,绝不能私自动用;即使是属于爸爸、妈妈和姥姥的物品他也不能随便的拿,必须征得我们的同意方能使用。明确了物权的观念,那么对于3~4岁的孩子就应该鼓励孩子通过玩具和游戏学会合作、分享和互惠,但是前提必须是公正和平等。

 

   学龄前的孩子与他人的交往一般都是围绕着玩具和物品而发生的,尤其是和小伙伴的发生冲突也多是因为争夺玩具而发生。通过铭铭打人的这件事,也充分说明我们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除了明确要求孩子要有物权观念,还要遵守与人交往的各种规则和礼节,学习社交礼仪,并且需要不断的强化这些行为,那么孩子才会懂的礼貌、而且善于与别人进行交往,就会受到别人的欢迎;相反,如果家长放纵孩子不遵守社会规则,孩子往往霸道任性,不会受别人的欢迎,很难与社会融洽。

 

   在此同时,家长还要引导并教会孩子与人进行交往的一些技巧,懂得运用情绪和语言等各种表达方式,准确地把自己的想法、感受、情绪等传递给对方。这是有效实施社会交往的关键要素之一。在实际生活中,凡是能够分享、合作的孩子在同伴中是受欢迎的,他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是高的,在同伴中的地位也是高的,这样的孩子就容易满足自尊的需要,自我的需要。

 

   于是我在仔细询问铭铭当时打人的具体情况后,明确的告诉铭铭:“××不愿意把汽车给你玩是没有错误的,因为汽车是他的,他可以借你玩也可以不借你玩。如果他要是抢了你最喜欢的汽车,你干吗?你也会不干的,对不对?”铭铭点了点头,

   “如果你经常打小朋友或者抢小朋友的东西,大家就都不爱和你玩了,你没有了朋友是不是很孤单?” 我问铭铭,

   “是的!”铭铭难过的低下了头,双眼含着泪水回答道。铭铭是一个很容易动感情的孩子。

   “但是如果你确实想看看他的汽车,我教给你一个方法,你听不听?”我问铭铭。铭铭赶紧点头说:“听!”

   “××喜欢你的什么玩具?”我问铭铭,

   “他喜欢我的农耕机。”铭铭说,

   “那好!你要先对××说,那天我打你不对,对不起你,请你原谅!你很喜欢我的农耕机,我借给你玩玩;你的汽车太酷了,我特别喜欢你的汽车,我们交换玩可以吗?或者对他说,我们一起玩好吗?我想××一定会答应的。你去试一试看!”我鼓励铭铭照我说的方法去做。

   第二天铭铭从幼儿园回来高兴的对我说:“××让我玩他的汽车了,我也把自己的玩具借给他玩了,我们俩个又成了好朋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