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和“小姨”是母女俩——人间真情

(2009-08-20 11:05:44)
标签:

杂谈

我和“小姨”是母女俩

    近来,看到一些网友在网上谈论请保姆难之事,不少人都在感叹现在请个好保姆太难了,真是比找对象还难。那我也凑凑热闹,谈谈我家的保姆,也许我家是个特殊的例子:

    小姨来我家已经十七年了。这个孩子16岁念到初中毕业,刚能够领身份证时,就从四川老家出来到北京做家政服务员(俗称保姆)。当时她是由街道办事处三八服务组从四川直接招来的。那时我母亲已患老年痴呆症,但是行动还可以。我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腔隙性脑梗塞虽然经过治疗有所好转,但是并不会照顾我的母亲(因为父亲被母亲伺候了一辈子,什么家务活也不会干)。我又在医院上班工作十分紧张,急切需要一个阿姨来照顾我的母亲和料理一些家务。我通过办事处请来了一位女孩,这位女孩在我这里干了近2年,相处的关系很好,但是由于她已经23岁了(对于农村姑娘大概已经算大龄了),要回老家准备找对象结婚。我请她再给我介绍一位她的老乡,于是来北京仅半年(曾在别人家工作了半年)、现在铭铭叫她为小姨的农村小姑娘便来到了我家。

 

    在这17年中,我们也有不少磕磕碰碰,也有不少分歧和误解,甚至有些误会还十分严重,为此我和她当时都感到十分苦脑,几乎闹到我准备要辞退她的地步了。

    当时我认为小姨年龄太小,刚从学校门进入到复杂的社会中工作,她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小小的年纪就远离父母,很容易上当受骗。到我家来,我就应该承担起一个长辈的责任为她负责。因此,我不愿意她与社会上同来的老乡联系,怕她上当受骗,沾染上一些不良的习气。而且当时我女儿刚上北京大学要军训一年,家中没有孩子,家中也喜欢有这样的一个孩子。因此我就像对待女儿的态度来严厉要求她,但是却遭到她的不理解甚至是反抗,到先生处或者我父亲哪儿告状。她认为我是在干涉她的自由,处处限制她的行动,尤其是来到北京时间不长非常喜欢到外面去玩,因此情绪上也有很大的波动,但是由于我的强硬干预,当然我给她的其它各方面条件很好,毕竟这个孩子年纪比较小,又没有一些外界的闲言碎语挑拨,相比原来那一家可能条件更好,所以她还是留下来而且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生活。

    小姨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年轻人,她向往着城市人的生活,有积极向上的欲望。我家中各种杂志报纸很多,没有事情时她就看书看报,了解社会上的新闻。我也不断将社会上一些年轻女孩上当受骗的例子讲给她听,尤其是我将她的老乡——就是在我这儿做了2年,说要回家结婚的女孩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讲给她听、一些要求上进的打工妹的事迹讲给她听,告诉她如何做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如何才能作一个沉稳的淑女,最终她还是理解了我的用意。

    当然对小姨要求严格不是错误的,但是还应该满足年轻人好奇心,喜欢接受新事物的要求,于是我只要有中央电视台彩排演出或者录播(这可是年轻人向往的事情)的演出票时,我都要带上她去。尤其是我爸爸非常喜欢她,白天就是祖孙3个人生活在一起,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越来越像一家人了。有人说,你家找的保姆真好;也有人说,你们对保姆太好了,但是我说,是我们两个都是真心的为对方好,两好并一好,所以我们才能在一起相处17年。

    在我们家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从来不把小姨当作保姆来看待,所有的事情上,我们都处处注意不流露出一丝一毫的主仆之分的言论,非常尊重她的人格。在别人面前我从来没有说过这是我家的阿姨,我都说是我的亲戚或者女儿。也嘱咐朋友、亲戚打电话时注意用语,因为我知道她非常不爱听“阿姨”“保姆”这类称呼的。我的同事和朋友到家中来,也都喜欢她,称赞小姨接人待物具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很有礼节;做的饭菜太好吃了。当然在经济上我是从来不克扣她,工资都是高于当时的保姆水平。我总是想,孩子出来不就是要挣钱嘛!我们节省一点,孩子就富裕一点。但是钱虽然给了她,我还要告诉她,注意节约,不要乱用钱,因为她以后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哪!趁自己还年轻要为自己以后存些钱。告诉她如何存钱,怎么存才合算。临近过年,我督促她给父母寄钱回家,有时她也流露出农村女孩没有养家义务的想法,并说她的姐姐结婚后从来不给娘家钱。我告诉她,儿子和女儿在法律上地位是平等的,都有瞻养父母的责任。作为儿女要感谢父母给了自己生命并且把自己养育成人。父母的养育之恩终身报答不完的。也许是小姨看到我们是如何孝敬父母的,我是如何严格要求女儿的,总之现在虽然小姨已经结婚生子,她每到过年都忘不了给父母寄一些钱回家。

    此间,为了让小姨有一技之长,我送小姨学了电脑,五笔输入法、学会了开车拿到了驾驶证、又送她学会了美容拿到了美容证书,为她以后谋生创造一些条件。

    记得有一次我和铭铭的小姨一起去菜市场,熟识的摊贩指着铭铭的小姨问我:“姑娘是你家的什么人呀?”

    我立刻回答:“我的小女儿!”

    摊贩疑惑的看着我:“是——吗?怎么长得一点都不像。”

   “母女俩长得不像的多着呢!”

   “那她怎么叫你阿姨呀?”这个摊贩还真有股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是干女儿!”我有些不高兴的回答,“你跟调查户口的一样,不嫌烦呀!”

   “不是,因为她总是在我这儿买水果,挑的可仔细了。买的都是最好的水果还会打价,一分一厘都算的门儿清。我还想,这是谁家的闺女?这么会算计!”

   “我自己的闺女能不替我算计,算计嘛!我们不能全让你算计了吧?”我反问道,

   “那是——那是——”摊贩搭讪道。

    只要我和铭铭小姨外出,碰到一些邻居,都会说:“你们娘俩儿上哪去呀?”

 

    眼看着小姨已经27、28岁了,她家里的老人一次次来电话、来信督促她回家找对象结婚。但是那段时间也正是我最困难的时候,送走了我母亲后的第3年我的父亲又瘫在床上,只有她喂饭我的父亲才吃。小姨给父亲洗洗涮涮,还学会了给老人理发,在小姨的精心照顾下,我父亲没有出现过褥疮。但是我又不能不为小姨着想,农村的女孩哪有27、8岁还不结婚的?于是我对小姨说:“阿姨也不能再耽误你了,如果有合适的对象还是回去结婚吧!不要管我了,我会想办法的!”小姨说:“阿姨,我不能走,我要一走,爷爷准活不长了,我要把爷爷伺候走再说!”听到小姨这样说,我不禁热泪盈眶。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给小姨在北京找一个好人家嫁出去,否则我对不起这个孩子。

    我父亲去世后,全家的任务就是给小姨找对象,条件是男方的家庭一定是一个正统的家庭,男方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但人一定是正派人,不能欺负小姨。说了几个人都不行,尽管男方的条件并不好,却因为小姨是农村户口,都成为人家拒绝的理由。

    我这个人就不信邪,我就不相信这么好的一个姑娘找不到一个好人家。命运总是钟情于好人,一天我去同学家聊天就谈起了小姨的对象问题,同学说她的侄子年龄比较大了还没有处对象,给她侄子说说。我一听高兴得恨不得跳了起来,可是转眼一想,马上说:“行吗?你哥哥嫂嫂都是大学教授,你的侄子也是中专毕业,你的侄女也大学毕业在研究机关工作,他们家会看的上一个农村来的打工妹吗?”

    “我见过你们家的小姨,一点都不像农村来的,见过大市面,接人待物非常得体,心眼还特别好,我们就看人!”结果两个年轻人一见面都很满意对方,不到1年他们就商量结婚之事了。

     说实在的,虽然我不在乎小姨是农村户口,而且家里很穷,但是我总担心男方家里看不起她,于是我向男方家里提出女方该置备的一切嫁妆由我们给准备,我们就是她的“父母”。这样小姨结婚的所有家用电器、厨房设施、床上用品、新娘的衣服完全都是我们买的。此时也正赶上铭铭的阿姨回南昌休假,我便把小姨叫到上海让她帮我一下,同时在上海给她采购结婚用品,光皮鞋就给她买了4双(有平时穿的、冬天穿的长统皮靴、结婚时穿的金色高跟鞋),女儿给她买的高档床上用品、白金镶有钻石的项链、我和女儿又去给她买了毛料大衣、艳红的镶边的羊绒中式上衣。我家的亲戚都纷纷送上了贵重的礼物。结婚当天先生又借来几辆黑色奔驰轿车,风风光光的将小姨送到了举办婚礼的酒店。

    在结婚筵席上,先生代表女方家长发言:“前年我送大女儿结婚,今年我身边的小女儿又结婚了,我把女儿交给你们家,我就放心了。希望小两口以后相亲相爱,白头到老;孝敬双方父母,尽到做儿女的职责……,”又对小姨说:“我们家永远是你的娘家,有事解决不了的就找娘家,我们会全力帮助你!”看到小姨出嫁,我不禁流下了眼泪,感慨万分!

 

    至今,小姨仍然在我北京家中替我料理家务,家里一切事都是她管,从不用我操心,每天早晨来,晚上回自己的家,周末小两口去看望公公婆婆。小姨也非常孝顺懂事,礼节上都做的非常周到,公公婆婆喜欢小姨甚于自己的儿子。现在小姨有了女儿,自然一些养育上的事情还要请教我这个“姥姥”。小姨对铭铭妈妈说:“我离不开这个家,你工作忙,又在上海,照顾不了这个家,我会一辈子守候在阿姨、叔叔身边,你放心吧!”

    这就是我家的小姨,我的小女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