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的文章《我对小儿学习认字的一些看法》(可记住:没有早字)是由于新浪亲子中心博客栏目的编辑邀请下写的这篇稿,而且当时编辑并不知道我的观点。我无意闯进这片争论的领域中,也不愿意成为焦点的中心。本来这个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主要是学前教育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还没有理清,对于我这个儿科医生来说,更不敢试笔了。我的文章开头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近来新浪育儿博客对小儿认字的利弊展开了争论,究竟谁对谁错,不好理论,因为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只谈谈通过我对两代人的教育,说说我的心得,与大家共享。”
我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提倡孩子在还没有学会说话就需要识字的观念,我提倡的是根据脑科学的研究,家长或教育者应该具有敏感的洞察力发现孩子闪现的第一次,并且抓住它不断地去强化,将这条神经通路保留并固定下来成为大脑建构的一部分,使他的潜能逐渐发展成为他的一种能力。
就我的文章 特此声明:
1,我没有赞同所谓闪卡的教育,这是违背孩子大脑发育的规律的教育。我也没有同意孤立地讲左或右脑的教育,将其分割开来。虽然1983年美国斯佩里博士通过割裂脑试验证实了左右大脑的不同功能,但是不管对于右脑开发也好,对于左脑的教育也好,必须要清楚:人的任何一个思维或行为都必须是左右脑互相配合行动才行,就如同硬币一样,正面和反面谁也离不开谁。例如识字,虽然这个字像一幅画一样在右脑中呈现出来,但是必须要通过左脑来进行分析判断才能认识这是一个什么字,右脑就像放电影和仓库,储存着涌进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抽出仓库里的胶片进行放映。任何单独强调左脑的功能,或者单独强调右脑的功能都是错误的。
2,什么叫“早”识字?什么时候叫早?是指出生后到1岁前还是1~2岁,还是2~3岁,还是4~6岁,不同的年龄段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上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必须先把这个前提搞清楚,再进行这个讨论也不迟。
3,我从来没有把认字作为孩子学龄前的主要学习内容,也没有进行强制灌输识字的教育。我一再强调,孩子不管学习任何技能,学好的前提之一必须是兴趣,有兴趣思维才活跃,孩子才愿意去努力克服困难和挫折,获得自己的目标和满足。
4,我也一再强调:教育(包括识字)需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我主张的是个性化教育。我无意将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试图让大家去学习或模仿,因为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我特别认同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我的成功经验放在别人身上就可能行不通,同样别人的成功经验放到我的孩子身上也可能行不通,你失败的经验不见得放到我的身上就失败,因为你和我可能存在着不一样的情况,正如我说的,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这就是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的道理。
5,我反对把一些不科学(包括医学的、生理学的、甚至解剖学)的东西作为论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反对对任何事物都绝对化的判断。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要把貌似科学的东西作为真理去宣传它,这样对于渴求育儿知识的家长是一个误导。
6,同样我也认为一个孩子应该早期全面综合发展。这里面包括:智力培养、科学喂养、身体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早期全面综合发展≠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智力培养。这些教育是要充分体现到孩子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包括潜移默化的影响。
7、一个教育成功的例子,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有先天禀赋的一方面,其家庭环境、居住的人文环境、与生俱来的先天气质、受教育的环境、教育者的素质等等都会对人有一定的影响。不要把宁铂出家全部归罪于早期过度开发智力的缘故,难道当年媒体对他无限度的吹捧,给他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难以自拔,逼他走上这条路不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吗?也不要把朗朗成功就认为是早期教育成功的例子,朗朗不是自曝被父亲逼得差点跳楼自杀吗?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他后来所处的环境对人的成功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我想如果朗朗今天没有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钢琴家,选择了跳楼自杀,那么他的爸爸肯定就是千古罪人了,不是又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早教失败的例子了吗?
8,我无心去参与这些辩论,这篇声明就是为了退出这场辩论的。谢谢大家!
张思莱医师2009年6月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