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是礼拜几】——《三周刊》秘史(2)
(2010-04-24 08:59:12)
标签:
星期一是礼拜几三周刊文化 |
这就要说回面试那天。
那日,我收拾得整整齐齐,戴着吃麦当劳巨无霸套餐所得的塑料手镯,戴着起了毛边儿的棒球帽,上面写着个粗大的“B”字,乃是波士顿棒球队红袜队的帽子,一般场合我还舍不得戴它。
随身带了所有的证件:毕业证、学位证、团员证、高中得过一次三好学生证、大学唯一一次三等奖学金,甚至还有献血证,伟大祖国的血库从不缺血,我亦贡献了400CC。还有,“榕树下”一次网文比赛的安慰奖,天鹅绒封皮红艳艳,那是体现我业务水准的唯一证据了。
当时,我打量着眼前这个瘦小、脑壳上架着轻薄眼镜框的小个子主编,看着这张皱巴巴的小脸,五官互不容忍而又紧密依存,跟世界各个大国的外交关系一样样。
他的嘴很小很薄,抿在那里,颇有腔调。
“为什么想当记者?说说。”他问。
“我学的是哲学,文史哲不分家,当记者比较对口。”
“对口?那你干嘛不去《半日谈》。”
“《半日谈》?新中社那家?”
我吓了一跳,这个杂志还在办吗?听起来是骨灰级的东西。
“是啊,《作者》不也挺对口的吗?《知己》更好。”
“《半日谈》和《作者》是我爸那个年纪才看的吧,年轻人不会喜欢的,年轻人喜欢读《三周刊》,何况,我跟我爸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哦?”他来了兴趣,“为什么?”
“他打我妈,我让我妈跟他离婚了。”
“这么说,你现在没爸爸了?”
“瞧您说的,真容易引起误会。”我近乎撒娇地嗔怪他,跟陈鲁豫学的。
我们一边聊着这些家务事,一边眼看着他把我的简历揉成一团,扔在跟前的小茶几上。过了一会儿,他又拿起来那团纸球,练习瞄准,扔到垃圾桶里去了。
“要是有个采访对象要给你两万块钱,让你写个报道,你怎么办?”
我知道,这是人品题。
“我会毫不犹豫地拒绝的!”
“如果你妈缺这两万块开刀动手术呢?”
“我会再三拒绝,我妈说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这分明是一句古话,怎么是你妈说的?”
“我妈妈老说,我以为……”
“那么,你想不想将来当主编?”
这是野心题,人品题的分支,我懂。
与天涯论坛两个主版同步连载
【职场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