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鬼谷”揭密(2)

(2009-07-15 09:33:07)
标签:

彩色沙林

当地人

惊马

鬼声

陆良

杂谈

分类: 推荐和转载

 

 

“鬼谷”揭密(2)

 

  

              闹 鬼 的 山 沟       

    在中国文献典籍中,陆良名不见经传。外界的人往往先听说彩色沙林,然后才知陆良。当得知陆良是云南第一大坝,面积相当于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时,也许才有人感叹一声。然而,近来陆良却格外引人注目,因为这里发生了许多奇怪的事情,不是恐怖片,却令人毛骨悚然……

  与石林和土林相比,彩色沙林开发得较晚,但更富于神秘色彩。这片面积仅6平方公里的奇特地貌,3.5亿年前是一片海洋,后因海盆沉积,形成了“聚沙为林”的奇观。随着光线的强弱和角度变化,沙山呈现出红、紫、蓝、黑、青、灰、绿等七彩颜色,犹如鬼斧神工。
  这可不是简单的形容。在沙林旁边的山坡上,的确有人用至今不明的“鬼斧”劈开一大块岩石形成窄沟,并在这里留下了“鬼声”和“鬼影”。在沙林游客大道旁边,一条盘山公路沿“大战马坡”蜿蜒而上,到了半山腰出现岔道。左手边的土路转一个弯往五峰山方向去,而右手边却有块巨大的岩石被凿开一道大沟,旁边有一石头,上书“惊马石”。
  中午的艳阳照在那条土路上,几个骑马的人快步跑过去不见了。再看那大沟,正隐在一片密林阴影中,这就是“惊马槽”。当地人说,每当夜深人静或每年5、6月份阴雨天气,这里就传出怪声。有时,是惨叫声;有时,是人群抬棺材的声音;有时,是战马嘶鸣声,更多时候则是马蹄声和马铃声。当地人称作“阴兵过路”。更怪的是,马不敢从此过。过则受惊,会死掉。身体不好的人,能听见人声;身体好的人,只能听见马声。
  我们想拉匹马来现场实验一下,却遭到了所有为游客牵马的当地人的拒绝,他们说拉马过沟会“背运”,而且也拉不过去,曾经有人不小心从坡上骑马摔入沟中,结果那人生了一场大病,而马当天晚上就死了。

“鬼谷”揭密(2) 

 

   走进这条沟,象走进阴森的隧道,脚下不时有碎石滚下,石壁上满是突出的尖角。快步走过这短短三、四十米的山沟,觉得浑身仿佛凉透了,赶紧站到坡顶的阳光下。这时,导游小姐拿过一块嵌在长柄上的圆形磁铁,说可以把声音引出来。
  将头伸进石壁上挖好的小洞中,我听到了那声音——得得的马蹄声,很响的马铃声,在岩石深处、在身后的沟里、在身旁的密林中,这声音越来越近了,几匹、几十匹……不,是上百匹战马,正冲过来,伴随着无边无际吱啦吱啦的噪音……是流水声?是风声?是——天哪,是喊杀声!
  我本能地想躲开,却一下子撞到了石壁上,痛得龇牙咧嘴,在身边人的笑声里,才又回到现实中来。这声音,就是当地人说的“阴兵过路”,而这样的声音当地人已经听了不知多少年了。
  当地人,特别是老人,傍晚或晚间路过惊马槽时都要磕头。老人说,如遇上了“阴兵过路”,要赶紧蹲下,低着头张着嘴,“魂魄才不会被拿去”。其实,在真正见到“鬼”的时候,没有几个人能把嘴合上。
  彩色沙林中有一处幽深的山谷,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藤甲军的“盘蛇谷”同名。在沙林开发的初期,盘蛇谷上空天气变化时,几个当地人在云彩中见到古代的人,拿着弓箭正在打仗。还有人在雷雨交加的天气看到岩石上两个古代士兵的黑影正在激烈打斗;更有人晚上12点在大战马坡上,看见有许多半人高的小矮人,黑黑的一片,从几百米远的地方走过去……他们都被吓得不轻,有人还被吓病了。
  经过长期研究,专家已经可以用科学道理解释“阴兵过路”。据《陆良县志》载,大战马坡所在的汤官箐乡,有石英砂矿面积1.05平方公里,含二氧化硅丰度高达96.92%至97.38%,这是玻璃工业的优质原料。在沙林大规模植树前,沙林管理处请了地质专家进行了土质分析,发现土壤里大量含硅,磁性功能特别强,这可以解释出沙林的声音发自何方。

  国家地震局地质所副研究员徐好民是研究自然界特异现象的专家。他对两类怪声(“天响”和“物鸣”)做了权威的分类研究。关于天响,他搜集了古代的200多条记载;关于物鸣,他最早的一条资料来自汉武帝时代。他指出:“某些岩石或土壤有一定的自然录放功能,我们也有理由推测这种功能除取决于岩石土壤本身的性质外,也应与一定的大气电学条件有关。所谓鬼哭、兵马声等等也应与此相同。”能记录声音,那也可以记录图像

                              转自《今晚报》和《长城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