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世昌故居外传(下)——离奇的鬼魂

(2009-07-13 22:08:50)
标签:

装修

徐世昌故居

天井

小楼

旅游

分类: 我的散文杂文

                 http://img5.artxun.com/9af/1314/715903064/thumbnail_92_92.jpg 徐世昌故居,在教委使用以前,是毛纺织工业公司所在地,1981年至1995年我在这所小洋楼里工作了15年。那时这座故居是原汁原味的历史遗迹,有着历史的神秘气息,和现在重建的教委楼韵味不同,为什么重建?这里面还牵扯到一些离奇的故事。

   徐世昌故居坐落在和平区新华南路与睦南道、马场道交口小楼有两个门,东侧门和正门。正门要上四磴台阶经过平台,进去就是当年的客厅。是我们的会议室,会客厅的西式玻璃棋格门、壁橱、护墙板、地面都相当漂亮。客厅另一扇门通往楼内。也可以从一楼东侧门进入楼内,平时我们走东侧门。

   小楼结构是围着中央天井而建的四面布局。从会议室出来,进入楼道大厅,西面是上二层台阶的错层,是当年的休息室、更衣室。我们的技术、科技等科室在这里办公。东面是餐厅,有一大一小两个餐厅,地面是大理石的,每间餐厅墙上都开有隐形的窗口,看上去像个壁柜,实际打开后是窗口。从这里可以把厨房的饭菜传递过来。基建和后勤部门在这里办公。然后就围着天井拐个弯,要下去几个台阶,进入一个通道,左面是一溜操作间,右面是一间一间的小间房子,坐落在天井北面,天井里有单独的走廊可以出入这些房间。我想这大概是佣人住的地方吧。天井西面是个里外套间,可能是洗澡间。三产、劳动部门在这里办公。天井的南面是一整面直达三层楼的高墙,灰色的,有些阴森森的,墙东侧有个小门可以进去,从那可通往地下室和仓库。

   二楼原为徐世昌家人的卧室、书房、办公室、内客厅。这层最讲究、最舒适,因为它上面还有第三层顶子间,使这一层房屋冬暖夏凉。房间内很豪华大气:高级的木质地板、护墙板、整面墙的壁橱,棋格实木门都是西式的花纹,油漆闪亮、豪华肃穆。各个房间都有一个通往阳台的门,白色的阳台从小楼阳面环绕到小楼的东侧,红砖铺地,是个宽敞、朝阳的大晒台。这层由公司党政领导和办公室所用。http://www.zkww.com.cn/Team/UploadFiles/200901/20091616393704.jpg

   三层楼是顶子间。由一间一间十几平米的房间组成,围绕着天井一圈,房间门前是一圈走廊把这一层连起来。虽然这层的屋顶上面还有夹层和红色尖顶子,但是夏天很闷热,公司的所有政工部门在这层办公。

   小楼前后有院子。前院子中央有一颗古老的龙爪槐,像一把撑开的大伞。小院迎面是一面影壁,东面是一溜二层小楼。后院在睦南道上,通往餐厅和厨房。前院的大门不是现在这样的小铁栅栏门,而是经过很深的一个大门洞子进入院的,门洞子里有传达室和锅炉房。

   我们在这里办公时只知道这所楼是民国时期某个总统和他姨太太居住的地方,并且还经常接待电影厂来这里拍摄内景。因为周围睦南道、马场道基本都是这类的小洋楼,还有好几个总统故居,也就不以为然。

    1995年纺织行业改革,这个拥有3万职工的全市最大的工业管理公司撤销,全部资产和十几个毛纺大中型企业由纺织局直管。政府接管了公司108名离休的老干部的养老的同时拿去了这所楼。达到距法定退休年龄三年的按照公务员办理退休,其他干部分流到了所属企业,转为企业待遇,我就是那时从机关调到企业的。

   直到这时,在这所楼里多次发生闹鬼的故事才被揭开,一直以来领导三令五申禁止传播。

   上面提过天井里的高墙和地下室,我只去过一次,里面很大,闹鬼的源头总是来自这里。有时候半夜听见里面有哭叫的声音,这种情况很多值班的人都经历过。最最离奇的是我听到的科技科计算机工程师讲起的他值班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夜里,他听见楼道有脚步声,于是开门看,只见楼道里有一个女人的背影在前面走,披头散发,边走边说,“卖得太便宜了,太便宜了,两匹毛料!”他开门追出来问:“你是谁?”人影不见了。后来听说这所楼确实是当年仁立毛纺织厂用毛料换来的。有的说,徐世昌的姨太太死在这里。公司撤离时,党办主任说,你们不知道,值班人员经常反映闹鬼的故事,书记不让外传和议论,现在公司散了,大家也敢说了。

   我们公司撤走后,政府把这所楼给了旁边的教委。但是他们入住前却把这所楼整个给拆除了,又仿照原样重新建了一遍,不过,外墙砖颜色太红了,院子和建筑布局也略有改变,里面怎样我一直未去考察。在我们看来,这个新楼已经失去了历史的气息。而且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原楼的照片。

   明明原楼很结实,建筑完整、保留完好,连里面的装修都很完美,不知他们为什么拆除重建?

   后来,天津开发五大道的旅游资源,这所楼作为历史遗产而被政府重视,挂了文物保护牌,可惜只能标上文物的级别是“重建”。太可惜了,好端端的原汁原味的毁了,弄个假造的现代建筑。遗憾!不可思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