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郑法清老师讲文学创作文体方面的知识。郑老师原是百花出版社和小说月报的主编,他的课既是讲授文学写作知识,也是带领我们进行文学作品欣赏,很受欢迎。他用高度精炼的概括、旁征博引的实例、缜密丰富的语言代领我们遨游祖国五千年美轮美奂的文学宝库。
老师主要是围绕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主要文体,从她的产生、发展、流传演变过程方面;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方面;该体裁的主要特征和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的介绍。老师的介绍深深吸引着全班同学。为了多听一些知识,甚至大家都要求不休息啦。怪不得夏康达老师说:这些中老年人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在大学课堂上都久违了。
对于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来说,虽然学过这些内容,但是今天有不一样的感受:也许过去是为了完成上学任务,今天是为了完成个人理想;过去漫无目标,现在是带着任务;过去阅历不深、理解不透,现在经过几十年的人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了吧。
·
从老师介绍的祖国文学发展的脉络使我认识到这样的道理:
·
1、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诗歌也好、小说也罢,生于民间起于民间,是在人民群众在劳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例如诗歌,最初就是古代劳动者歌之舞之的产物;
·
2、名家代表人物对文学体裁的总结、发展发挥了集大成的历史作用,他们的作品和艺术手法闪耀着不朽的文学、艺术亮点,是后人学习的教科书;
·
3、文学文体是源远流长、不断演变的。当一种文体发展到极致就会演变出新的文体来丰富她,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名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服务;
·
4、各种文体都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这是该体裁的文学个性和文学欣赏美感所在。同时,文学文体又是为表达内容和感情服务的,任何文体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抒发真情实感,将体裁和文字用到出神入化、不拘一格的境界才产生了流传不朽的作品和文学大家;
·
5、初学写作要很好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要领、基本常识,亲自动笔、不断练习,否则欣赏水平再高也不能替代写作水平。
我想结合新的学习收获多看一些优秀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进一步提高自己理解和感悟。
·
思考自己两年的写作计划是学习班给我们的作业,打算写什么体裁和题材?这个问题自己还真的没有成熟的想法,边看边考虑,努力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