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伟大科学家的艺术造诣和艺术品位

(2011-11-22 13:32:16)
标签:

杂谈

分类: 针灸
伟大科学家的艺术造诣和艺术品位
张贺
      科学史上有一个现象:伟大的科学家往往热爱人文艺术,其艺术造诣和艺术品位令人惊讶。爱因斯坦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普朗克擅长弹奏钢琴,伽利略和牛顿都喜欢写诗。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学过作曲,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谷超豪均爱古典诗词。至于钱学森吹圆号、弹钢琴、痴迷于古典音乐更是广为人知。这些看似与他们的专业无关的人文艺术不仅使其人格健康,更使其思维开阔敏锐。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越是精通艺术人文,其成为发明家和创新者的几率越大。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伯恩斯坦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诺贝尔获奖科学家都是艺术活跃分子。与普通科学家相比,诺贝尔奖获奖科学家爱好唱歌、舞蹈的几率是前者的25倍,成为艺术家的几率是前者的17倍,创作诗歌或文学作品的几率是前者的12倍,成为音乐家的几率是前者的4倍……他们对艺术人文的热爱绝非出于功利目的,而是出于纯粹的求知欲和自我欣赏。

  与这些前辈大师相比,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缺乏人文精神和艺术修养。而这正是伟大的科学家、企业家乃至文艺家必不可少的素质。曾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位领导到一所著名理工科大学视察,问学生:“阿房宫是谁烧的?”学生回答:“不是我烧的。”看到领导错愕的表情,站在一旁的校领导也赶忙表示:“我以人格保证,绝对不是我校学生烧的。”

  笑话是现实的曲折反映。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就把课目分成主科和副科,但这种划分不是从学科性质出发,而是出于考试升学的需要,凡是考试科目自然是主科,其余不考的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在这种功利心态的影响下,对人的心灵成长至关重要的历史、人文、艺术、体育等科目统统靠边站,学生们忙着补习奥数、英语。指望知识结构如此偏颇的人去从事创造性工作,无异于缘木求鱼。当代中国人缺乏创造力,功利心态难辞其咎。

  据说,现在中国学习钢琴的孩子有3600万之多,是美国的6倍。但我却常常怀疑,这3600万学童里有多少人是真正出于对钢琴艺术的热爱而苦练不辍的,恐怕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将来升学时能加上特长分而被家长按在琴凳上的。这一点只要看看成年后他们当中还有多少人保持弹琴的习惯就一目了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