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花凤凰中医育儿讲课:古人是怎么养孩子的?

(2019-12-29 20:42:56)
标签:

中医育儿

百花凤凰

古人

养孩子

分类: 百花讲坛
每次看到现在的年轻父母养孩子的那些方式,不喂母乳喂牛奶、不喝开水吃冷饮、不穿肚兜穿露眼露背的衣服、袜子的脚踝也露着,玩手机、玩ipad,什么刺激玩什么、蹦极、漂流等等,太多太多,我一看就为他们感到很可惜,也很遗憾。很多事情在过去都是常识,现在的父母居然不知道,再加上都只是生一两个孩子,都是小祖宗,把孩子娇惯得不成样儿。可以说,祖国的花朵都变蔫了,变质了。有人才有世界,孩子们的身心都不健康,一代不如一代,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何在?所以,一直以来,我有个心愿,想把传统养孩子的方式说出来,让更多的父母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多多少少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孩子。

那么,到底什么是养呢?我们先来看一句名言。常言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很多男人常常这样感叹:哎呀!女人和小人最难伺候。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千百年来大家都误解了孔子,他比窦娥还冤。如果孔子在《论语》里只是讲女人和小人,《论语》就不可能被称为“半部论语治天下”。首先这个断句有问题,得这么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唯,唯唯诺诺的唯,唯就是诺的意思,按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是的”意思。女,在古代尤其《论语》里都是通假“汝”字,“你的”意思。子,专门指儿子是很晚以后的事情,在孔子那个时代,子就是指儿女,没有性别上的差异。女子,就是你的儿女。与,本义是赐也,赐予、给予,引申为跟随、交往。为,变为、变成。难,读第四声,灾难、祸患的意思。养,通假“痒”,挠痒痒那个痒,病字头。近,不是靠近,而是依附的意思。之,指代前面的小人。孙,子嗣的意思。远,不是离得远,而是违背的意思。第二个之,仍然指代前文的小人。怨,仇恨的意思。所以,这段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是的!你的儿女跟随小人来学,就会产生灾难,这个祸患就像我们身上皮肤痒一样,你说它痛吧,又不痛,不痛吧,又让你难受,总想挠它。你的儿女依附小人,学了小人那一套,成了小人的子嗣,就不像你的子嗣;可是,他们违背了小人,就埋下了仇恨,不知道什么时候小人会来搞事报复。你的儿女跟了小人不好,一旦跟小人混了以后又不跟小人了也不好,横竖都没好结果,就像这皮肤痒痒一样让父母难受。”所以,养孩子的养字,通假病字头的痒字,我们养孩子就是个挠痒痒的过程,身体上不能热着孩子,也不能冷着孩子;不能饿着孩子,也不能喂得太饱;不能暴打,也不能溺爱;孩子长大了,要放飞他们,不能一点儿不管,毕竟孩子初入社会,大人要搭把手,但也不能管得太多,甚至恋子,否则他们就不能自立。父母跟孩子之间,就是一个挠痒痒的痒字。就像我们走路一样,左脚走一步,要停下来换右脚走,左脚没法一直走下去的,除非你单腿跳,那是跳,就不是走路了,知止才能不殆。不管左脚右脚怎么变换,最终是要走到我们想去的地方,所以,这也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中庸之道。不管我们怎么挠痒痒似的养孩子,最终的目的是把孩子养成德行兼备、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兴趣想了解古人养孩子方式的朋友,可以听我的《古人是怎么养孩子的》系列讲课。我的直播间链接是:
大家也可以在千聊app里直接搜索百花凤凰的直播间,即可进入直播间听课。

整个课程是按照一个人的产生、生长,以及成长的过程来讲解古人养孩子的方式方法,包括了小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身体疾病的防治、礼仪心性道德的教育三大部分,一共分为十五讲,第一讲是讲古人是怎么做胎教的,第二讲是讲古人在胎产期是怎么做的,第三讲是讲古人对新生儿的照料与疾病防治,第四讲是讲古代小儿的装束,第五讲是讲古代小儿的玩具与游戏,第六讲是讲古人对小儿脾胃病的防治,第七讲是讲古人是怎么照顾小儿饮食的,第八讲是讲古人是怎么照顾小儿睡眠的,第九讲是讲古人对小儿二便不正常的防治,第十讲是讲古人对小儿骨科病的防治,第十一讲是讲古人对小儿五官病的防治,第十二讲是讲古人对小儿皮肤病与汗证的防治,第十三讲是讲古人对小儿外感病的防治,第十四讲是讲古人对小儿杂病的防治,第十五讲是讲古人的教子之道。如果我的讲课,能让更多的孩子身心健康起来,那我的初衷就达到了,也希望更多的人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百花凤凰(微信:baihuafenghuang)
2019-10-0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