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问题
(2012-02-12 23:14:41)
最近偶尔聊到了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问题,这个显然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中国特殊的体育运动体制下,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所以现在能看到的对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大多都是站在运动员一边,对相关政策的缺乏进行声讨。当然有问题的地方也有机会,国家解决不好,社会先来解决,我国体育名将大杨扬现在着手的这个事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但说到底,看问题也需要客观点,从不同视角去看。这个问题是不是必须由国家处理的十分妥当才行?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必定是个金字塔型,能到达顶峰的只能是个别人,其余的那些运动员是为国家出过力的,但国家有没有必要面面俱到的照顾到那么多人生涯后的生活。如果那样,只能更依赖举国体制。
说说举国体制实行之后的运动员,有几个是像当年服兵役抓壮丁似的被拉进体工队的?在30多年前,很多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参加运动的。毕竟那个时候体育事业是国家包办的,进去待遇不错。而且社会体育运动再掀浪潮,即使退役转业也有一条路。但这个形式在90年代后有变化了,各行业运动协会没那么大生机了,运动员的安置问题没有那么顺利了,问题也就来了。不再顺利的运动员们的一些事实和媒体的渲染,让这个问题变得无比敏感,矛头直指体育局。
再来说说运动员,说起来是有的从小从事体育,耽误了文化课或者别的技能的培养,到了社会上竞争力不足。但话说回来,现在从事运动的有几个是文盲?别人有的他们不一定有,但他们有的别人也不一定有,不能只为所谓的弱者报不平。或许有人说社会对搞体育的人有偏见也是个因素,我还真想搞清楚这个因素占多大分量!看看当年同样实行举国体制的俄罗斯,是不是也把多数运动员抚养到老?大多数国家非职业运动员平时是不是都有一份工作?日本击剑冠军夺魁后首先说的也是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些人的工作是不是都是国家给解决的?!同样参加运动训练的人,我们运动员自身也应该加深一下自我认识,适当的反省,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卸出去!
说到底这事需要从多方面客观的看待,为国家付出了,国家固然要管,但全管显然不可行。运动员也不能完全无顾虑的依靠国家来管,毕竟把自己提升了才能应付各种情况。所以我觉得现在社会开始着手解决运动员善后问题是个好方向,但更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做运动员相关的思想工作,引导运动员在训练之外的自我实现。只有国家政府和运动员双方的力量相对统一,这个问题才好解决!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