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一轮上升可能已经展开(大盘中期及1月18日策略)

(2010-01-17 09:03:16)
标签:

财经

股票

日线

个股

周线

分类: 威龙股票分析

    本周大盘饱受政策多变的干扰,上串下跳激烈震荡,无论个股形态还是时间节奏都全部打乱,加上外围市场同样处于多空激烈分歧的阶段,使得后市走向变得诡异多变,但周五地产板块的异动也许显示出新一轮上涨已经提前展开。

    本周先是股指期货即将推出正式公告,接着是央行突然大幅提高银行准备金,周末市场又一次传出印花税将双向征收的传言,但这个传言很快被财政部澄清。其实每当市场来到关键的十字路口时,总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干扰着市场,当市场以趋势的力量排除干扰后,往往会走出一波大行情。

【大盘日线级别分析】

新一轮上升可能已经展开(大盘中期及1月18日策略)

    上图是上证指数的日线图,威龙通道王指标在周四发出明确的买入提示,而这个提示并非常见,从998见底后到现在总共出现过12次这种信号,其中只有两次是失败信号,一次是2005年10月11日,另一次是2008年2月19日,也就是说成功率在85%以上,那么这次周四出现的交易信号会失败吗?

    同时对近期09年10月9日的BBD资金状态进行比较,可发现两处资金状态惊人的相似,上一次带动大盘启动的是银行股为代表的金融股板块,而这次出现异动中券商、地产成为领军,太多的共同点了。

    从趋势上看,月、周线级别处于明显的上升趋势中,日线级别从图中可见处于趋势线和核心线上方,但仍有未确认的地方就是没能站上日线3*3线,也就是说下周只要大盘收盘在3240以上,就可以确认日线级别趋势。

    目前中小板已经明显处于迅猛的上升趋势中,只剩下权重股为代表的两市指数仍徘徊在多空抉择之间。总体而言,下周大盘将能确认这种上升趋势,第一攻击目标将是3404点。

【大盘日线级别周期分析】

    在《【威龙未来线】虎年全攻略之一》中已经详细阐述了周线级别的涨跌节奏,目前市场运行格局依然准确的依照这个节奏在运行,唯一例外是在日线级别上,受到政策性干扰,打乱了短期节奏,但这种节奏会自然修复过来的。

    在《【威龙未来线】虎年全攻略之一》中清晰注明了1月14日过渡点(周线共振谷值点),所以上面分析认为1月14日出现的系统信号是预示着新一轮上升行情展开。

    下周1月18日小高、1月20日大寒谷值、1月22日周期趋势转折点。

    综合上面日线级别分析,下周1月18日见小高点,震荡两天到1月20日再度启动、1月22日趋势转折点可能是向上突破形态压力的日子。但这里要注意一点,由于上周受到政策影响,这里的涨跌节奏可能会提前2-3小时(存在合理误差)。

【大盘小时级别分析】

新一轮上升可能已经展开(大盘中期及1月18日策略)

    上图是上证指数小时图,从图中可见,3190回升以来,分时结构上走出清晰的5浪推动形态,周五回落显示这里进入分时级别的2浪回调阶段,也就是说下周初反弹小级别b浪后还有一个小级别c浪未完成,而这个过程符合上面日线级别周期节奏的分析结果。

    预计周一早盘低开后会再度向上冲击3240-3250区域,随后进入分时级别调整阶段,回探3194-3205区域。关注10.15、11.00、1.45、2.45时间点。

【策略】

    综上所述,下周总体呈现先抑后扬的过程,但由于这里已经处于三角形态尖端,总体指数震荡幅度有限,呈胶着状态。

    中小板个股正处于强势赶5浪顶的阶段,这个阶段还会持续,只是风险已经陆续出现,对于这部分个股适宜每隔10%减仓一半的原则执行操作。

    下个阶段机会出现在弱势补涨个股为主,春节前夕和通胀预期下,消费类、粮农肉食、酒类、纺织等板块都有不错的机会。持续性热点方面,智能电网(含电力涨价题材)、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会持续被炒作。权重股方面看好券商、地产、钢铁、煤炭、航运等板块。

【威龙交易分析策略系统指标排序(1月15日)】

【说明】这里公布的排序个股是威龙交易分析策略系统自动排序结果,不构成荐股,仅供参考!

图中个股出现红圈的为多指标共振个股,紫色圈部分个股为连续多日上榜个股。

周线排序

新一轮上升可能已经展开(大盘中期及1月18日策略)

【评点】
本周中小板、创业板个股占去半壁河山、医药、汽车、化工、地产均有个股上榜,看来新的热点正在产生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