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未来全息线】系统中一部分的时间周期指标【威龙共振波】经过近期的不断验证,已经证实了对时间周期拐点自动分析的有效性,这点已经非常成熟了。问题出在如何和大盘趋势的结合分析上,由于【威龙共振波】指标属于纯时间因素指标,不包含价格、量能等因素,所以要和大盘的运行趋势相结合进行分析还存在非常多的不足之处。
如近期对大盘的周期判断,每次的重要拐点都能准确预测,但方向上总出现偏差,这也对交易策略制定上产生不良影响。根据这种现状,我第三次对指标进行修改,以“太阳线”和“太阴线”的对称线方式进行周期强弱表现。这样可排除主观上对时间周期判断的影响,只要找到和大盘趋势最贴近的时间周期线进行分析就可以了。如下图中从最近这个阶段中,绿色的“太阴峰”周期线与大盘趋势吻合,就可以取这条线进行趋势性分析。

【指标特点说明】
1、指标中以系统自动计算出的时间循环周期(原理和江恩轮中轮类似,但绝不雷同),时间循环周期长短不一,同时也显示出大盘不同阶段趋势的延续性周期长短不一的显示情况。
2、指标中的“太阳线”“太阴线”两条时间周期线,反映出对称的相反周期变化,这可避免产生主观性趋向分析错误。
3、“太阳线”“太阴线”两条时间周期线交汇的地方,对应大盘趋势会发生趋向性变化,如上涨周期变成下跌周期,但有时某个阶段又会出现同向趋势延续的情况(如8月22日处就是延续下跌趋势)。
4、周期线中会常出现一些峰值点和谷值点,这些其实就是某个时间窗拐点。从图中演示可见,这些拐点都是非常准确的反映出大盘的高低拐点变化的。
【12月、1月的重要时间窗】
见图中预演的时间窗,从12月3日到明年春节前的时间窗已经基本反映在图中,这些时间窗都会对应一些关键的高点或低点的拐点,这些时间窗的有效性误差不超过2个小时(有时是小时级别的误差关系造成次日拐点)。
12月的时间窗分别是12月2日(趋向性拐点)、12月9日(对应高低点拐点)、12月12日(农历15)、12月16日(对应高低点拐点)、12月19日(冬至前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3日(趋向性拐点)、12月29日(对应高低点拐点)。
1月的时间窗分别是1月5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小寒)、1月7日(趋向性拐点)、1月9日(农历15前最后一个交易日)、1月15日(对应高低点拐点)、1月20日(趋向性拐点、大寒)。
注意:在12月23日到1月20日期间属于小周期时间,这个阶段大盘会出现小周期性的震荡行情,所以时间窗也比较多,具体拐点性质还需要根据当时大盘趋势做出相应判断。
【结语】
【威龙共振波】从11月初研发成功以来,已经经历了三次重大修改,但没改变期核心分析部分,只是对表现方式进行了修改。该指标处于刚刚研发成功阶段,后面还需要不断的修正和补充,相信通过不断的实战过程和经验累计,我最终会找到时间周期的奥秘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