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学校】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2013.11.19)

(2013-11-22 11:17:11)
标签:

育儿

分类: 妈妈学校

 

 



http://s6/mw690/001xAgmFgy6Eq4RZJoN1d&690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2013.11.19)" TITLE="【妈妈学校】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2013.11.19)" />

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关注孩子的吃手行为。第二章,用好安慰物。第三章,正确把握孩子的安全感。

第四章,如何看待孩子的分离焦虑。第五章,当孩子害怕,恐惧时。第六章,如何应对孩子撒谎。第七章,帮助孩子缓解不良情绪。

 

一。关注孩子的吃手行为。

吃手的常识:一岁半前吃手是口的敏感期的表现.过了一岁半,就是焦虑.

父母必须学会寻找吃手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把背后的问题解决,吃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方法:提供丰富的工作材料+多次带孩子到固定环境吃手时间,不想吃了离开+累了困了抱他,吃手放下让吃手

提醒:

1.如果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情,自己要先去做,或者至少跟孩子一起去做,直到孩子不需要家长也能自己做为止.

  不应该为孩子的行为而觉得很丢面,更不应该为自己的面而怪罪孩子.这是为人父母的基本功.

2.儿童的自我建构----家长引领孩子工作,找到孩子独立工作的机会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而自豪,使孩子

  有更多的机会去使用自己的能力.

  家长要做的,为孩子准备丰富的工作材料,引领孩子工作,直到孩子完全正确忘我投入,妈妈退出.

3.我们用我们父母养育我们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人类无意识模仿我们见过的行为,尤其对自己的父母.

虎仔吃手史:

虎仔四个月时最喜欢的工作就是吃手,天天抱著香包包啃个不停,六个月时把整个手都指放进去.----口的敏感期.

虎仔一岁左右断奶,手是走到哪吃到哪.-------孩子吃奶的自然状态,吃手的时期,后不期而愈.

虎仔两岁半左右上幼儿园,又吃上手了.-------孩子离开熟悉的环境焦虑,后适应幼儿园环境后不期而愈.

虎仔三岁半左右,又吃上手了.----第一个叛逆期到来,越是不让越吃.给了丰富工作材料好许多.

 

二。用好安慰物。

提醒:

1. 妈妈要使自己全身心地去感受孩子,发现孩子的需要,给予满足,包括孩子的安慰物,孩子需要时

   一定要递给他,当孩子不需要时则不要用这个物品去刺激他的注意。

2. 多带孩子到外面去,跟其他孩子接触;给孩子介绍丰富的工作材料,让孩子去尽情工作.在家里给孩子布置

  工作区,跟孩子一起工作,引导孩子使他对工作材料感兴趣.解决问题要从内部深入地去解决.让孩子在白天

  醒著的时候获得发展的满足是非常重要的.对三岁以前的儿童,越少使用语言教育越好.

3. 父母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发展行为要精细地计算,哪些对孩子是有利的,是可以持续下去的;

   哪些是有利的却无法持续的;哪些是没有利但却容易做到的.当父母的意愿是为了孩子的发展时,那一定

  会想出办法来将孩子的行为调整到对孩子最有利的程度.

4.不要在自己感到不舒服时突然产生不良情绪,不要将不良情绪使劲压抑到不可遏止时突然朝孩子发泄.

5. 妈妈要反思自己和孩子互动时是不是破坏了孩子独处的需要.是不是过分照顾反而给孩子造成了失落感.

6.相信孩子是一个人,一定会按照人的方式去发展自己,不必太在意孩子细节性的行为,而是要给孩子发展的自由.

虎仔安慰物史:

虎仔的安慰物是一块小时用过的花抱被,睡觉一定要----上幼儿园初级阶段一定要带著,熟悉以后就不会带了.

虎仔睡觉一定要人陪,握著大人的手-----3岁半以后好许多,刚开始一周一次,后来一月一次左右,渐没有.

虎仔喜欢和家人抱抱-----让他抱抱,3岁9个月的现在还是这样.

 

三。正确把握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的常识:

安全感的建立,需要经历没有安全追求,有安全追求,有严重的安全追求,有安全认知,有安全感几个阶段才能建立.

安全感问题,原因有几类,一类是环境有问题,一类是溺爱的,一类是不理解孩子,一类是不当训练. 

提醒:

1.成人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是自己紧张的状态和痛苦的心理对孩子的影响,这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并使伤害加重.

2.在与孩子互动时,排除所有的杂念,一心一意地与孩子互动,成人可以边将孩子抱在怀里,边对孩子进行工作刺激。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养育过程中给孩子的自由太少,比如很少让孩子由于冲突而去表达不良的情绪;是否对孩子进行了强有力的工作引领;是否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

3.要给孩子机会发泄自己的情绪,如延迟满足,在他发脾气时平静地等待,适当地给予感情,唤醒孩子的情绪生命.

4.孩子为了不再遭受与母亲分离的痛苦,自动远离母亲。

5.成人不要只发泄情绪,而是要让自己平静下来,寻找 原因是和解决的方法.我们只有接纳他才能够理性的解决

  问题,否则情绪会让人把事情办得越来越糟.

6.孩子在安全依恋期的特征就是紧贴依恋对象,和自己有关的事情都只让自己信任的人去做.孩子越是紧张就越

  是抓住自己所爱的人不放,这就叫不成熟.-----孩子在12岁之前不能孩子,孩子六岁前应该时刻在母亲身边.

7.只要孩子需要父母帮助,就一定要去帮助他。学会判断什么样的事物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利的,然后让孩子经历

  什么样的事物对孩子发展是不利的,要帮助孩子回避.

8.妈妈要从帮助孩子成长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给孩子的关怀和爱,找到自己关爱孩子方式的缺陷,纠正自己的行为.

9.在孩子感觉到紧张和害怕时,不要有任何不满的表情,也不要急于给孩子说:"没有什么可怕的","那都是不存在的"那有什么可怕的",而是要给出孩子展示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没有危险,让孩子发现人是可以对付危险的,这样孩子才能真正面对害怕不再感到无助.

 

虎仔的安全感:

当我心情不好或对他吼叫过有对他愤怒的情绪时,虎仔会说,妈妈,我要找奶奶.

2岁半上幼儿园时,安全感建构,有很强的分离焦虑,哭是表达方式,妈妈离开后正常.

3岁以后,妈妈离开,虎仔都会自如地说再见早点回来,他已经接受妈妈去上班的现实.

 

自我反醒:

现状:虎仔三岁半以后,自我认同感强,凡事要按自己的来.

例子:

20131120晚,虎仔做作业,涂色画两个蓝圈圈后一个黄圈圈,规律他找出来了,可就是不涂.

当我教他时,他不耐烦我在旁边打扰他工作.我道歉,让他一个人画.可小子一下子分神去玩别的东东.

我提醒,警告,也许语气不合适,小子跟我对著干,大哭大闹就是不涂.

我火气上来,说,你可以选择不做作业.一听这,小子哭得更厉害了,哭得晚饭都吐了.

我的教养方式希望他按我说的做,有点粗,少了耐心.

我教虎仔:生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看看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

儿子情绪平复后,对我说:"生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妈妈,你和奶奶,刚才生气是没有用的,我只是想要你帮助我".

20131121早上,儿子起床后把作业做了.晚上,看来可以和儿子讨论下其他的好办法.

审视自己:我对虎仔关注比较多,心境比较紧张,有时方法不对,用发脾气,骂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需要改变的地方:虎仔会吸收成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成人不喜欢孩子身上出现哪些不良行为,就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那些不良行为.

书中建议: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79EN00SIGG.gif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2013.11.19)" TITLE="【妈妈学校】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2013.11.19)" />养育孩子只给孩子爱和自由是不够的,还需要为孩子建构好的行为模式,帮助孩子发展出好的社会性技能,如

   解决问题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父母纠正自己行为的过程式不能矫枉过正,要在建构原则的基础上,  精细地计算在哪些方面给出孩子自由,哪些方面不能给孩子自由.-----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要尊重孩子.父母要有耐心等待孩子重新建构对父母的认知.即使有天大的事情,也应该放下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不是将孩子推开.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79EN00SIGG.gif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2013.11.19)" TITLE="【妈妈学校】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2013.11.19)" />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去示爱.对孩子粗养点,孩子就不会缩手缩脚.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79EN00SIGG.gif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2013.11.19)" TITLE="【妈妈学校】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2013.11.19)" />向孩子表达,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可依靠最可信任的人.

 

四。如何看待孩子的分离焦虑。

提醒:

1.当孩子出现分离痛苦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审视自己的心境是否过于谨慎和紧张,要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自己跟著焦虑,孩子所依恋的人能否从心理上关怀到孩子,当下的家庭氛围是否充满阳光....家长要用平和阳光的心情来面对孩子的哭闹,用游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工作区.

2.给孩子生活上照顾的人和能给孩子精神满足的人,孩子更喜欢那个能给他精神满足的人,比如能够理解他的,并能够与他非常和谐地在一起玩的人.和孩子在一起,给孩子带来轻松愉快的精神享受.

3.孩子需要跟家长在一起,那就走到哪儿都带著他.注意孩子在黏著家长时,不要只抱著他,要跟孩子一起做事.

4.孩子酝酿不良情绪时,家长可用快乐的模式来冲淡孩子的忧伤模式。要把环境的氛围造成快乐/阳光/大气的。

 自我反省:

虎仔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哭有时是无理取闹,哭完,他错了,他会说对不起.有时也会说,妈妈,你刚才那样发火是不对的,我都有点伤心.----我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态度平和,不让虎仔的哭得到强化.给虎仔提供工作,工作满足会淡化情绪.教虎仔学会情绪表达.

 

五。当孩子害怕,恐惧时。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

成人在孩子害怕时,不要去积极主动地消除孩子的害怕,如边叫边打那个害怕的东西.这些做法会使孩子夸大自己的恐惧.----家长一定要安静下来,感受自己内心的状态,真正从内心去放松,而不是自己边紧张边给孩子说宽慰的话.

多给孩子准备些工作材料,尽量让孩子利用真实的物体去进行探索和游戏.----孩子需要切实的帮助,而不只是简单的否认.跟著孩子走,就不会给孩子造成问题.孩子6岁以前须按照自己内在的指引去发展自己.儿童不高兴了就会直接表达不高兴.引领孩子全人格地投入到孩子所喜欢的工作中去.

做父母的看问题一定要宽广一点,遇到任何问题都要从帮助孩子成长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只看到问题的表面.孩子是一个成长体,主要的任务是发展.而孩子的成长就是通过事件和经验才能获得成长.所以,大人要精细地计算,在处理孩子问题时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成长,怎样做会加重孩子的问题,怎样做会使孩子厌烦,而且对孩子没有任何意义.

 

六。如何应对孩子撒谎。

方法:孩子撒谎,一定出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只制止撒谎是不明智的,帮助孩子解除撒谎的原因才是明智的.

怎样反思自己的心理情绪,正确解读孩子"撒谎"背后的真实原因,更好地理解孩子内心需求?

1.做父母的要先学习养育孩子的基本常识,才能决定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否则,最好顺其自然.

2.做父母的一定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高度关注才能真正给孩子带来幸福感。

3.家长安定下来反思自己:自己和孩子在一起时,是不是内心总是平和而幸福的?是不是总是怀著喜悦的心情欣赏自己的孩子?如果不是,什么情况下不是,要找出原因,解决自己的问题。家长看看自己内心深处有哪个角落阳光照不进去,那个地方是不是让自己痛苦的地主,然后找到那是什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4.孩子是父母在世界上最心疼最爱的人,在任何时侯,父母都不要把孩子逼到与自己对立的方向上去,一定要坚定地和孩子站在同一方向,去面对孩子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跟孩子斗智时,一定不要使用情绪.

5.父母不要只看到表面的事件,要看到事件背后孩子的心理状态.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人是有心理的,而且儿童的心理更需要得到精心的保护.面对问题,和孩子一起正面商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不指责平和地解决问题,帮助

6.家长不是只盯著孩子哪个地方出毛病了就去尽家长的责任,而是要提高自己本身的文化素养,能够深刻理解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灵魂的需求,用帮助人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用训练动动物的方式来帮助孩子.

 

七。帮助孩子缓解不良情绪。

1.成人爱发脾气被孩子吸收了,孩子不如意就会学习成人,用发脾气来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

2.家长要找资料学习,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发展规律,认识孩子的发展状态,能够分清孩子的哪些行为需要泰然处之,

哪些行为象征孩子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家长立刻帮助,这样才能从心理上去帮助孩子,并能正确处理孩子所有的不良情绪.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

3.家长要明白,孩子都不喜欢接受命令的,用请求帮助的口气比较好.

4.接纳孩子与别人的小朋友不一样的行为和情绪,所以在某种状态下,自己的孩子出现任何状态都要去爱,都要去体贴孩子,而不是为孩子给自己丢了脸而不再相信孩子.

5.孩子哭闹时,最好平静地等待孩子,等孩子心中的不满发泄出去,然后平静地解决问题,千万不要哭就必须要做点什么,说点什么,结果搞得孩子更加紧张和痛苦.

6.在制止孩子的一些行为时,要让孩子获得经验.要用帮助孩子的观点使制止的事情成为一起教机,而不是成为自己发泄情绪的机会.

7.建构原则时,成人可以先停一下,不要说话,搞清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然而后在心理很快地合计一下,看看用什么方法去实施是对孩子最有利的,再按部就班进行.如果自己心里没底,目的也不清,就暂时什么也不要做,先观察一下,看事情发展的结果会怎么样.默默地保护孩子,使孩子不受伤害即可.

8.孩子六岁以后,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成人一定要盯著孩子去完成.但是盯著时候是平和的,是给孩子以精神支持的,使孩子完成工作(孩子会越来越有信心),还是利用情绪,恐吓孩子,使孩子完成任务(孩子没信心).

9.家长要鼓励孩子在忧伤时向大人表达----让孩子不隐藏自己真实的情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