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鬼谷子·盛神》撮要

(2016-06-07 00:33:41)
标签:

历史

文化

纵横家

鬼谷子

分类: 鬼谷子外七篇撮要

盛神

 

【题解】阴阳不测谓之神。盛神,谓可极尽阴阳变化之妙。盛神之要,在于心能总摄五气。故盛神之神,心之妙运也。

 

 

【原文】盛神法五龙。

 

五龙,谓五气之运行。五气者,金木水火土,五行也。

法五龙者,以五行为法也。

 

 

【原文】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

 

阴阳变化之妙,以神为喻。变化无极,故曰神为之长。长,至善。谓神是阴阳变化(捭阖)之最高境界。

变化之妙,存乎一心。故曰心为之舍。舍,根本,依止处。

阴阳变化之结果,谓之德。德全而无害,故曰德为之大。

 

 

【原文】养神之所,归诸道。

 

达于神妙之方法,谓之养神。

阴阳变化之妙,在于五气之运行。五气之生克运行,本之于道,故养神之所,可归之于道。

 

 

【原文】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

 

阴阳变化之所以妙,以其循道也。捭阖因循自然,似无迹者,故谓之神灵。

 

 

【原文】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盛神之法,在于养气。养气之法,要在全德。全德,即是五气运行顺遂。全德则心一于道也。德不全,必有违于一之道也。一之于道,即人之所为所思与道不悖。故曰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原文】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

 

故术(捭阖)之运用,须由一于道之心发。术由此心发,即是由道发。术由道发,捭阖则可穷尽五气变化之妙,故曰神乃为之使。

 

 

【原文】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气之门户,即五气之所出入处。如人之一身,九窍十二舍,五气之所出入,皆由心摄也。

 

 

【原文】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

 

圣人是经过修炼而与天为一者。与天为一者,一之于道。

 

 

【原文】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

 

圣人取象比类,以通神明之德,以知万物之情。故曰以类知之。盖人与万物皆是道化,故圣人比类可知万物之情也。

 

 

【原文】知类在窍。

 

圣人所以比类而知,在于圣人能识阴阳变化之窍要。此窍要在内十二篇指“内楗”。

 

 

【原文】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

 

若知万物变化之窍要,则心与术皆可顺于道。然若有所疑惑,不明窍要,则心不能一于道而总摄五气。术自然亦不能合于道,而令神为之使。故曰心无其术必有不通。

 

 

【原文】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

 

若得通时,心能总摄五气,五气生克得宜,术施而万物自然顺化。务在舍神者,谓养气之务在心之总摄也。心可总摄五气,故谓之神。

 

 

【原文】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心何以能总摄五气而顺化万物?在乎心之志、思、神、德之用,可与道一也。心之志思神德之用,妙于神,而总于神。故曰神其一长也。总于神者,谓四用可总归于神用。妙于神者,不志而志,不思而思,不神而神,不德而德之谓也。

 

 

【原文】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

 

养气之法,曰静曰和。静是和之静。和是五气和。五气生克相宜,谓之和。生克相宜则心可总摄。心得总摄,则四用不穷。四用不穷,所及皆化,故曰四边威势无不为。

 

 

【原文】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

 

若养气得其和,不仅得之,用之,还能保任不失,即是神化归于身。神化归于身,自身与天为一,故谓之真人。

 

 

【原文】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

 

自身与天为一,则天生万物,即是道生万物,即是我生万物。故曰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

 

 

【原文】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

 

怀天心,即上文存而舍之之义,谓心能总摄五气也。施德养,即四边威势无不为之义,谓四用不穷也。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盛神之至也。

 

 

【原文】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心不能总摄五气,则心之四用不出。故曰盛神乃能养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