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书骨精
书骨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67
  • 关注人气:1,3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快乐并思考着——读王波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

(2010-12-20 09:55:03)
标签:

杂谈

分类: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书评

http://s8/middle/542d9f71497ce23e5ee57&690
读书使人可爱

 

  

快乐并思考着

——读王波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

原载《图书与情报》2010年第6期:143-144,148

 

朱爱瑜

(安徽大学图书馆)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是王波放谈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人、图书馆界专业会议和图书馆学新书的随笔集,收入了他在《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上写的专栏随笔及新浪博客“书间道”上写的杂记。该书以俚俗化、草根化、娱乐化的叙述方式,对具有时代特色的词汇进行搓磨拿捏,对图林人物、事件进行无厘头式解说,使作者可能会因此而成为图书馆学接受史上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解读者和传播者之一。初入图书馆学专业的莘莘学子读之,不仅不会辜负作者为其“送上快乐,捎去情趣”的良苦用心,还会不由自主地加快与图书馆学恋爱、结婚的步伐;图书馆的养子养女们读之,有良心者定会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为“职业尽忠”、“为学科尽孝”、“为个人尽责”的重任;对即将产生或已经产生职业倦怠的图书馆员,经过阅读疗法大师的一番望闻问切,不但会重新焕发职业自豪感和自足感,甚至会不由得老夫聊发少年狂,成为图书馆界的学术狂或劳模狂亦未可知。一言以蔽之,每一位有幸阅读该书的读者都会被快乐招安,但仅仅是快乐着还算不上纯正的读书种子,如果能与作者一道纠结于全书中所传递的种种理念,才不至于枉费作者的一片良苦用心。

 

1《快乐的软图书馆学》的“快乐”因子解析

    姑且不论作者当年是否是只误投图林的鸟,仅从其对金庸武侠小说的熟读,对北大中文系孔庆东的顶礼膜拜,无不彰显了其作为资深文学青年所具有的特质,行文之际才会将“对字词句的吹毛求疵和对语言驾驭的潇洒放浪”[1]的双手锏挥舞得如入无人之境。先后拜师学艺于图林的少林、武当,授业于业内一流宗师,不仅为其博得名门正派的名头,为其日后行走江湖提供了强大的磁场,文史知识的深厚积累和严格的学术训练更使其练就了一身纵横捭阖的治学功夫,《图书馆员的四种精神》、《做个司书僧式的图书馆员》等篇章无疑是最好的注脚。身处全国高校图书馆的最高指导与协调机构的教育部图工委秘书处,对国内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动态了解总能得风气之先;作为国内顶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阵地《大学图书馆学报》的一名编辑,对国内,甚至国外图书馆学研究动态的了解更具高屋建瓴之势;开博客、学网包租公的经历,使一位40岁准中年男士的语言洋溢出20岁文学青年的激情与先锋。所有这些,为作者“追求表述的趣味性,可读性强的图书馆学”[2]成为可能,也使读者体验阅读的快感成为不争的事实。

 

2《快乐的软图书馆学》的“软”因子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陷入了对国外学术理论的生吞活剥和学科间野蛮嫁接的泥沼,致使整个学术界晦涩之风气大行,学术新贵大多以写出为绝大部分业内人士看不懂的文章为荣,图书馆学界亦不例外。出于对“那些摆谱作态、长篇大论”的“硬图书馆学”、“重图书馆学”本能的抵触,王波提出创建“清新可人的图书馆学的短章小品”,[3]亦即软图书馆学。诚如作者所言,这并非发自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铁屋子里的第一声呐喊。吴建中馆长的《21世纪图书馆展望:访谈录》应属开山之作,程亚男馆长的《书海听涛》在平实化阐释图书馆学方面亦非常成功,但到了王波,不仅在表述形式上愈发渐行渐远,甚至公然另立山头,极尽宣传、鼓动之能事。当然,笔者无意贬低其他图书馆学理论著作存在的合理性,只不过正如王波所言,“每个人、每本书都有他特有的气场,气场不一样的人坐一起,或让一个人看与他气场不合的书,都是很难受的。”[4]王波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倡导软图书馆学,不仅缘于他对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多元化的终极追求,而且缘于他对图书馆学爱得深沉。

    王波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在《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一书中,很多篇章运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事件以及叙述模式解构图书馆界的大事小情,实现了作者“拿金庸小说中的东西给读着武侠小说长大的大学生们讲一讲图书馆学” [5]的并非一厢情愿的宿愿。《谁是图林的少林、正当?》、《我辈本属古墓派》、《图林自有逍遥派》等篇章对图书馆学教育的缘起进行了梳理。该书对活跃在当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前沿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浓妆淡抹,使广大图林草根与学术大佬们来了一次心灵上的亲密接触;对图书馆学有关著作或代表性论文进行了于丹式的解说,不仅给初入图书馆学或图书馆学的养子们进行了专业知识扫盲,而且也践行了作者为“学科尽孝”、“为职业尽忠”的宏愿。

    由于作者先后浸淫于武汉大学与北京大学,关于图书馆学教育史的钩沉主要限于上述两所高校;由于与范并思、程焕文等图书馆学专家或气场相投,或时常策马扬鞭于网络图林,或啸聚于现实的图林,因此着墨较多,而对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业内专家及其研究领域引荐不够。于作者而言,不失为一种严谨治学态度的彰显;于读者而言,则不能不感到遗珠之憾。

    就增强学科和职业魅力指数而言,《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可与孔庆东的《47楼207》相媲美。不论当年,还是现在,多少青年才俊因《47楼207》而对北大望穿秋水,对北大中文系渴慕之、艳羡之。倘有幸阅读到《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为数不少具有临书仙精神的读书种子一定会对图林的少林、武当心向往之,曾经弃书间道精神如敝履的图书馆学嫡子嫡孙、养子养孙们一定会发出“原来图书馆学可以这样研究”的惊呼。就这点而言,王波又可与当年明月一比,正是后者的《明朝那些事儿》,让众多普罗大众惊呼“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软图书馆学的实验性创新,一定会加快实现王波关于“图书馆学是培养对图书馆有感觉的人”的美好愿望。

 

3《快乐的软图书馆学》的“图书馆学”因子解析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诚然以其无厘头的表述形式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眼球,以其对图林人物和事件的另类解读吸引众多普通馆员对图林的好奇、关注与向往,但最契合读者阅读期待视野的,莫过于作者关于图书馆学教育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智慧性思考,使全书弥漫着浓浓的学术味。

    作为目录学方向硕士出身的王波,当目录学在图书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日渐式微之时,仍坚信目录学绝对是图书馆学的核心课程,甚至提出前网络时代的目录学属于静态目录学,网络时代的目录学属于动态目录学的超前看法,并进而得出“搜索引擎的胜利,本质上是目录学的胜利”[6] 的结论。在论及阅读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等话题时,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这种智慧在关于图书馆精神的论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王波认为所谓“图书馆精神”,实际上指的是“图书馆员精神”,包括临书仙的精神、逗腐儒的精神、书骨精的精神和书间道的精神。其中,临书仙的精神是图书馆员最起码的精神,即“亲近书籍有没有点当神仙的感觉,是衡量一个人适不适合当图书馆员的第一道标杆,跨过这个标杆的人,注定就是个当图书馆员的料。”[7]作者更进一步断言,“对书有没有情结,临书有没有仙气应该是图书馆招募新人时应该考量的一个关键因素。”[8] 因此,只要具有了临书仙的精神,就可以无愧于图书馆员的光荣称号。作者在对图书馆实践工作进行客观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员应具有逗腐儒的精神,即“微笑着提供服务,开心地拥抱生活。”[9]这种精神与其说是作者职业经验的总结,不如说是其人生态度的烛照。书间道的精神核心即图书馆员应进行学术研究。书骨精的精神包含三种小精神,即“爱书”的精神,亦即临书仙的精神;“骨”的精神,包括“学术上的‘傲骨狂思’精神和业务上的‘啃硬骨头’精神,即书间道的精神。“精”的精神,作者谓之为书骨精之精神的核心,即达到最好、妙绝、第一、至尊等极致的境界。[10]由上面的阐释可知,书骨精的精神是将临书仙的精神与书间道的精神完美结合在一起并发挥到极致的精神。修炼到书骨精的境界,应属图书馆员中的极品。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除了逗腐儒的精神隶属职业态度的范畴,临书仙的精神、书间道的精神、书骨精的精神是对图书馆员精神境界的分层次要求,而且呈递进关系。在内容编排上,作者按照文章发表的先后顺序进行,而没有进行渐进式的论述,稍显美中不足。

    关于图书馆精神的研究在学术界从来就没消停过,但大多以图书馆为研究主体,而忽视了图书馆员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同样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要求,而且图书馆员个体发展得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事业发展程度的高低。王波关于图书馆精神的定义,是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两相观照提出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拿高校图书馆来说,美其名曰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充当这根支柱的多半是馆藏而非馆员。图书馆员尽管长年坐拥书城,但文化人的桂冠很难戴到馆员的头上。在进入21世纪以前,图书馆员文化素质的低下或可成为馆员学术素质严重欠缺的无可争辩的理由,但到了硕士在高校图书馆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的今天,再拿馆员素质来说事未免太牵强附会,图书馆精神的缺失才是罪魁祸首。作为图书馆员,因为缺乏临书仙的精神,才会因稻梁谋的缘故,不但不会对这一职业心存感恩之心,反而会生出诸多怨气;因为缺乏书间道的精神,才会在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任才情与激情日渐消磨;因为缺乏书骨精的精神,才会为一时之需去读书、为文,最终成为学术研究道路上的一名匆匆过客。

    王波不仅对图书馆精神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而且在《做个司书僧式的好馆员》一文中更将图书馆精神具体化、形象化。理论的渲染,榜样的力量,希望王波的这两记重拳能打出若干个图林大佬,那才叫值呢!

 

4 结语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是一本为读者带来快乐的书,但快乐是暂时的,思考才是长久的,积极地解读并践行作者书中所传递的关于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事业种种理念才是作者最大的“阳谋”。作为图林一员,希望作者的“阳谋”早日得逞。

 

 

参考文献:

[1]江  水.和王波不得不说的故事(序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5.

[2][4]王波.就《快乐的软图书馆学》答记者问[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542dqf710100ien6.html.

[3] 王  波.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后记)[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231.

[5][6][7][8][9][10] 王  波.快乐的软图书馆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31,50,4,8,9,16-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