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都村白马王庙

(2023-10-24 17:23:47)
错落有致的民居,纵横交错的道路,三三两两的村民趁着大好天气慢条斯理地晾晒衣服。古朴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成就了六都这个小村落。在六都村,时间仿佛都放慢了脚步,只因这风景独好。



六都村里的那一抹红色的星芒点缀着绿色一片,草莓的甜美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每年都有大批人前来摘草莓。然而就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藏着一个比草莓更吸引人的东西,它不是食物也不是什么有趣的物件,它是一座庙。



“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礼记》中曾这样解释了庙,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庙——孔子庙,武庙——关羽庙。而在这里,坐拥着千年历史的忠懿闽王庙,就是六都人民寄托人们驱邪避灾、平安心愿的承载体。



忠懿闽王庙又称白马王庙,走进村里一直沿着小道向前,便可看见一条桥,此桥为白马桥。白马桥与这白马庙相对应,当年王审知开展保境安民,一路向着六都巡视福宁州(福宁府),对这个地方甚是好奇,看这里地势颇为有趣,便停下他的白马不禁赞到: “此地双溪汇一口,可居也”。直到宋宣和元己亥年,六都的先祖们为纪念王审知便在这“双溪汇一口”的地方建了忠懿闽王庙,又将桥称之为白马桥。



走过白马桥头,一座气势宏伟的忠懿闽王庙便伫立在眼前,它在丛丛叠叠的民居之中独具风采,直直将人吸引过去。庙前,竹子、玻璃瓦、石雕; 庙堂,白马神像、浮雕、梁柱。说到这庙前的两丛竹子,这里还有个“飞竹”的传说,有一年,从天上飞来两丛竹子,落在闽王小庙两旁生根发芽。人们被此景观惊叹,认为这是上天对闽王的敬重,就把原来的闽王小庙重新扩建成闽王大宫,并在厅堂两柱刻下对联:“水送一炉,千载馨香绍未艾,天飞丛竹,四时景物看长青。”神秘而庄重的庙里供奉着的闽王王审知让人犹如踏进千年历史的漩涡里,冥思而虔诚。



王审知(862—925年)治闽29年间,家中兄弟三人,排行老幺。他促进了福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政绩卓越,后人誉称“开闽王”。 王审知外表雄伟健壮,隆额方口,常骑白马,军中称他为“白马三郎”。在唐前,福建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到了宋代却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福建迈向文明之邦的关键人物,是五代时期闽国的创始人——王审知。王审知当政的三十多年,福建是全国最为安靖的地区。开闽王王审知造福闽疆,其功绩为后人所称颂。



王审知治闽期间,修好邻近,轻徭薄赋,省刑惜费,鼓励垦荒,倡修水利,兴办学校,发展海外贸易,招纳中原名士前来共同开发福建,对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使福建成为当时全国比较稳定繁荣的地方,被喻为“海滨邹鲁”、“文儒之乡”,因此被后世誉为“开闽王”。



王审知逝世后,后晋开运三年(西元946年)人们把他的故居改为庙,奉旨祀典,永久奉祀。而今天在六都村的忠懿闽王庙是六都人民为了纪念他而在自己村子里建的庙,王审知的故居在福州并不在宁德。忠懿闽王庙在这近千年间,多次遭受风雨侵犯,几度重建翻新才有了现在这规模。



“千古游瓯越,江山几霸才。天飞丛竹下,水送一炉来。潮汐风帆稳,湖塘夕照开。相将归路近,共话钓龙台。”这是光绪年间一名来自闽县周景涛进士来到此地时有感而发作的一首诗。纵观庙外,绿树环抱,花草簇拥,石雕精美。石栏上有雕刻着这个村里的文人骚客留下的诗句。每当过年时,过年后都会有不少外来的信徒风尘仆仆,不顾疲倦,来此祈佑平安述说心愿,忠懿闽王庙话秋凉,暂把琐事遗忘,踏一路的轻盈,置身庙内。寻其往事,承闽王之美德。

小爱丨文字编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