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长的官衔……

(2019-09-26 09:53:10)
标签:

清代

官衔

#己亥读书记# 

作者:胡丹

      废话少说,列出两个官衔对比。
      一个是北宋人司马光的,衔见于《资治通鉴》每卷的卷首;一个是清人、福建提督穆廷栻的,他的衔见于奏折的开头,都是自题的官衔。
      司马光是衔是这样的: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
      按: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十九年,这是一部大书,奉旨而修,完成一部分就要奏进一部分,所以司马光在各个时期的列衔是不一样的,长短也有较大区别。这里所列是卷266之后(即书的最后一部分)的职衔。
长长的官衔……
      砸缸的司马光,如此列衔,在中国古代是通例,就是官员把自己所担任的官、爵(包括封户、鱼袋、蟒袍等恩遇)详细开列出来,简单说,就是“亮牌子”;我还见过明代官员的列衔,甚至把过去担任的重要官职写出来,称之为“前”什么什么(如前监察御史、前翰林侍讲等)。
      长长的官衔,好有派头,且有助于后人学习古代官制(虽然有点蒙圈)。
      清代的列衔,一下子风格大变,且看福建提督穆廷栻在上给康熙帝的折子前的列衔:
提督福建陆路等处地方总兵官,带降六级留任,戴罪图功,又革职留任,戴罪图功,副将军穆廷栻。”
长长的官衔……
(晚清官员。此人非穆廷栻)
      清人有意思,他不仅列出生平得意之官,还要开列曾经“加几级”或“记录几次”,以及曾受过的“戴罪”“革职”等处罚,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清人的列衔就像简单的履历,这是务实,还是老实?说明什么政治文化?诸君可论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