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咒还是巧合:大一统王朝,不可同名?

标签:
大一统王朝国号 |
作者丨胡丹
有头条网友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历史现象:
没有两个大一统的中国王朝,国号是相同的。
我暗中拈指一估,嗳!好像真是,没有例外。
不禁感叹学史这么多年,竟然目不见睫,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显明的规律。
这就是俗话说的,高手在民间、网友的智慧?
此题如果要写文章,是不是可以拟题为《大一统王朝不能同名》?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本就不多,愈发显其高贵。难道高贵的姓氏(国号)只能属于那些伟大的血统?被它占了,就不许别人再用?用了就触讳,让你家的“王道”不兴?
http://p3.pstatp.com/large/5b480004df6e248933f2
我们来看——
秦(嬴氏)是大一统王朝,后来前秦(苻氏)兴起,统一北方,遂大兵倾国,差一点灭亡东晋,结果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到底还是功亏一篑,不然历史上就有两个大一统的秦。
该怪前秦不该叫“秦”,触了霉头,教冥冥中的神秘力量反制啦?这倒是个新解。
如果苻坚改了国号,重来一把,将会如何?
历史就是这样开始想象的……
再看,南北朝时的北周(宇文氏),如果灭了南朝的陈,五代时的后周(柴氏),如果灭了南唐,历史就会有三个大一统的周。周周周,周去周来,仿佛转磨,何其壮观!
北周和后周都是强大的北方王朝,两周离统一就差一口气,到底还是一锅夹生饭,自己没干成,便宜了隋(杨氏)和宋(赵氏)——这两家都是篡的——让杨、赵两家捡了现成,作成一个便宜的大一统王朝。
http://p3.pstatp.com/large/5b4a0002a0b5efa33346
想来史上叫“唐”的国家不少,唯独一个李唐成了大事,其他什么后唐、南唐、唐唐,全被大唐压制着,只好做短命的“小唐”。如果宇文周、柴周改个名,如何?不过也别改“齐”,历史上的齐国也不少,却不是小的就是伪的,没一个争气的。
“五代”除了后周,还有后晋(石氏)和后汉(刘氏),都是占有中原的强国。可是晋(西晋)和汉(两汉)已是大一统王朝,大一统姓氏的版权早被注册了,果然,“后”来的又没戏了。那刘知远建立的汉,史称后汉,还与另一个后汉(东汉)重名呢!
取代后周的北宋,一般将其视作大一统王朝(很勉强!),幸亏在它前面的南朝宋(刘裕所建,取代东晋),北伐没有成功,不然若刘宋灭了北魏,一统华夏,赵匡胤建立的北宋,怕是勉强之外再勉强,“大一统”更没戏了。
莫非北宋的幸运,全寄托在刘宋的失败上?历史好给人惊奇感噢!
http://p3.pstatp.com/large/5b4a0002a0b4c4dbeefa
(继承了东晋的刘宋,名气完全被赵宋盖住了/皇帝不称朕)
大一统王朝不可重名,真没例外。有人拿武则天的武周来做反例,一则武周太短命,仿佛大唐驱壳里的寄生虫,不能单独拈出来做盘菜;二则“大一统”都是从秦统一开始算的,东周时有了大一统观念,但夏商周三代一般不把它计入大一统王朝,分封体制可称大一统吗?中国的大一统,是以中央集权为基石的。但夏商周又确实被列入了中国正统王朝的谱系,故后世触犯它的国讳,依然是不吉利的,成不了大事。
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唯“两汉”(西汉、东汉,又称前汉后汉),都属于大一统王朝。这两个王朝中间仅隔了一个很短命的新朝(王莽建),两汉都姓刘,本出一家,东汉自称是西汉的复兴,前汉自然不嫉妒后汉。这与前面讲的刘宋、赵宋完全是两码事。
莫非,只有如此,才能让魔咒失效?
这么巧,仅仅是巧合,还是果真有一个大一统王朝不可重用国号的魔咒?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审视,当然只能说“纯属巧合”,但如果带点神秘主义的新奇感的话,会觉得这事好奇妙。
还是为历史多保留一点奇妙的感觉吧!
欢迎关注“皇帝不称朕”微信公众号:hdshuoshi(皇帝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