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打仗用八十斤大刀,是谁吹出来的?

(2017-06-13 09:25:44)
标签:

关公刀

青龙偃月刀

古代兵器

作者丨胡丹

1

自秦代收天下兵器以来,几乎历代都有管制刀具,据说元代连菜刀都管制了。我曾专门写过菜刀(见往期《天下名兵赋——菜刀有话说》),今日讲讲以关公刀为经典代表的古代重兵器。

关公刀是啥模样,人们以为是这样的,传说中的青龙偃月刀,和巨无霸最配了——

http://p1.pstatp.com/large/26f00000d503c8dfb3a6

其实是这样的——

http://p3.pstatp.com/large/26f10000d24b49f7b3e0

俗称“关公刀”。小混混街头干仗,一旦使出关公刀,那真是制胜法宝,震慑力和杀伤力惊人!

http://p3.pstatp.com/large/26f10000d24cbf25e3ae

可古惑仔手里的关公刀,怎么看,都不像古书上记载的,重达八十余斤!顶多十来斤。

难道关公的大刀,在这个“名器”贬值的时代,分量上也会缩水?还是今天的人,体力真的不如古人,古人运转如飞的兵器,今天的人只配用个简装版?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古代人拿的兵器,现代人扛都扛不动?

​2

在说古人前,先说说隔壁的老……李吧(我原说的是老王,可是有朋友说了,隔壁住着老王,不安全,于是改为老李。本文的老李,皆为化名)。

左邻的老李头,过去身体不好,自从练上了大刀,从此脖子不酸了,腰也不痛了,肥肉变肌肉了,也离得开肾宝了。他经常在城市广场上表演耍大刀,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在他手里,飞转横扫,宛若一条巨蟒缠绕在他身上……赢得阵阵掌声。

http://p1.pstatp.com/large/26f10000d24d5cbc9140

右邻的老李头,也是因为身体不好,时常琢磨着怎样健身,让老骨头棒棒哒。忽有一天,他突发奇想,用石头做了一双石鞋,足足百余来斤,整天穿在脚上,手里再拿一对哑铃,就这样在城中漫步,吸引了众多惊叹的目光……

http://p3.pstatp.com/large/26eb0003620e3e3f7c72

讲了左右老李头的故事,大概朋友们知道我将如何点题了吧?

对了!嫩么粗笨的家伙,什么偃月刀啊、石锁啊、铜锤啊……过去兵器谱上常见的厉害兵器,其实都是健身用的,并不具有实战功能。

3

古代名将的兵器,往往很沉。

可是,这些兵器的斤两,并不记在史书里,而是被细腻地渲染于文学作品里。

且看那书中的大将军,勇猛异常,将一条、一柄、一对普通人根本拿不起的兵器,运转如飞,毫不吃力,杀入敌阵,敌军望风披靡……这就是浪漫主义写意笔法,就像是古典小说里的水墨山水画,很中国,满幅洇着的,是浓浓的意境。

其实根本不需要换算古今的计量单位(古代十六两为一斤,古斤比今天的斤要轻不少),因为那些兵器的重量,基本上都是写书人胡乱编出来的,不可考证。

小说家言,就是想象。

想象是无所不能的,好比敌军箭如雨下,某大将飞转手中枪,居然能像电风扇一样,将箭雨扫落在地。而据我从一个电视节目里看到的,当风扇转动时,射手能将箭穿过扇叶,击中后面的靶子。可见就是名将手里举一对电风扇,怕也挡不住像下雨的箭镞。这就是想象。神奇,最好信它,不信你看小说干嘛!

可有意思的是,许多人特别喜欢考证小说(考证小说中的史实错误,想想都奇葩),所以青龙偃月刀到底有多重,一直都有人在考证。这些夫子们,是钻错了门子的考证癖,或是迷离于虚幻与现实的痴子多情儿。

4

中国古代“重兵器”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简单说,很重的兵器是古代戏曲和小说里的特殊战法——兵对兵,将对将——的标准配置。

小说里,两军对垒,往往变成双方大将单挑,雄兵十万,不及大将一人。好比曹、袁两家对阵,关羽一出马,立斩颜良文丑于马下,士兵们根本不用搏命,战斗胜负已分。

《三国演义》里,那么美的文字和画面,是否需要一把威武无二的大刀?——咔嚓!

http://p1.pstatp.com/large/26eb0003620da1c54a6f

绝对的!

由于古代文艺作品过分强调这样的对阵,决定了对阵双方,尤其是胜者一方的兵器必须独特的——不管是锤也好、锏也好,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枪也好,都必须亮瞎观众的眼,而且必须有一个很美、很壮气的名字。

有了兵器,还得“大战三百回”。这场恶战,一招一式都有名头,什么力劈华山、拨草寻蛇、黑虎掏心……道具好、姿势美,这戏分,就足了,台下观众掌声阵阵。

看,史上那些著名的、分量超沉的兵器,绝大多数都是宋代市井文艺发达以后,才慢慢演绎、创造出来的。中国人很入戏,戏看久了,便把戏剧当作了生活,以为古代大英雄们真的都是大力士——别说八十斤青龙偃月刀,项羽还“力拔山兮气盖世”呢!

http://p1.pstatp.com/large/26ee00016980b0c14f76

前两天我继续写《大明那些九千岁》第三部,写到明代传说中的宦官之祖刚铁,此人不过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人物,结果到明末时,故事愈传愈灵,于是“套路”登场,有记载说他“把百斤铁枪,好先登陷阵”。他所使的那杆长枪,还被人铸造出来,藏在北京的一间寺院里。又有人说他善使三股铁叉,清初时,还在刚铁墓享堂里立了一根,据说长一丈,重八十余斤。

可见,几十上百斤的“重兵”,基本上就是套路:先是戏剧小说里的套路,后来就变成人们理解英雄的一种思路了(思维方式上的套路)。

http://p1.pstatp.com/large/26e8000414233b7f3347

其实想一想,抱着那么重的兵器,却玩出了三百个招式,这本身不就是矛盾的?

武打动作多,属于“花活儿”,花嘛,必须姿态灵活、身姿轻盈,方才腾挪躲闪,窜上蹿下,打得漂亮好看。而手执重兵之人,往往是粗莽汉子——想想隋唐之际的头条好汉李元霸,手中一对米缸大小的擂鼓瓮金锤,400斤一个!我双手拔都拔不起!——我服了李元霸,可他米缸在手,如何跳得起来?怕只多转了几个身,就只好杵着米缸倒出粗气了,一不小心,还扭伤了腰呢!

所以,几十上百斤的大家伙,在广场上跳舞时耍耍可以,大伙乐乐就够了,千万别当真。

要言之:我们需要戏剧,但我们更要相信生活的常识。

欢迎关注“皇帝不称朕”微信公众号:hdshuoshi(皇帝说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