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曹操墓隋炀帝墓海昏侯墓墓葬 |
作者丨胡丹
牙的话题,从古代皇陵说起。因为我找来为牙的坚强作证的三位证人,都是皇帝级别的。
古代皇帝的陵寝,绝大多数早在近代考古学引进中国之前就惨遭盗掘,帝后尸骨无存。
20世纪以后,又先后有一些帝陵有意无意、合法非法地遭到发掘。
盗墓依然是帝陵最大的敌人,而史上最大规模、震惊全国的盗掘帝陵的行为,就是军阀孙殿英“东陵盗宝”,他一下子就盗挖了康熙、乾隆、慈禧的陵,此时距清朝亡国不过十余年。
建国后,唯一的一次主动地开掘帝陵,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挖掘明神宗的定陵。其他皆属抢救性发掘,例如河南安阳的西高穴大墓(被认为是曹操墓)、扬州的隋炀帝墓,和去年引起普遍关注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大墓(海昏侯刘贺做过27天皇帝)。
新时期,我国对帝王规格的陵寝,是不允许主动发掘的。曹操墓、隋炀帝墓、海昏侯墓都属于遭到一定破坏后的抢救性发掘。
说句题外话,我觉得考古工作者还是希望多开大墓的(一生至少主持或参与发掘一个大型古墓葬或古遗址),在这种潜意识的推动下,有些“抢救性发掘”并不是完全必要的。比如海昏侯大墓,虽然发现了盗洞,但盗洞并不构成一种必要性;另外多数“抢救的需要”是工程建设造成的,说是抢救文物,说到底还是为了抢救工程,为经济建设让路。
而我国当下文物保护的现状是,重要文物重点保护,非重要文物就不怎么用心保护(事实上,就是国家级文保单位还时不时发生因保护不利、遭人盗发的情况呢,比如河北清陵近年来就不止一次发生过妃子墓被盗的情况,实在令人大跌眼镜)。海昏侯开掘了,发现所藏甚富,后面的文章就越走越热闹,保护也越来越周密。如果不发掘,无以证明其重要性,则保护总是漏洞百出,需要进行抢救性发掘——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只有发掘,才能有效保护。而国家的政策却是尽量不要发掘,特别是那些高等级的帝陵规模的墓葬。
好,我们回到那些被发掘的帝陵上来,清陵被盗一空,地宫后来经文物部门简单清理后,重新封闭,帝后残存的尸骨也被永封在内了。但清陵距离现在近,清帝的尸骨保存相对完整。而魏武帝曹操、隋炀帝杨广和海昏侯刘贺墓则由于时代久远,其中都没能找到完整的骨架,只存留了很少一部分遗骨。
我曾经看过几处考古现场,亲眼见证过时光和自然是如何侵蚀人类遗迹的。我所看过的最早一处墓葬是东汉的,将地表土截去后,就是一个方坑里的一堆烂泥,尸骨连同棺椁化得真干净,连一丝痕迹都没留下。也许也会几枚铜钱或一两根棺材钉,也都锈蚀得跟泥土差不多,轻轻一掰,就断成数截。
上面说到的那几处“帝陵”(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帝陵,曹操是追封的皇帝,隋炀帝是亡国之君,海昏侯是废帝),它们的主人,肉身与骨架均已无存,但有意思的是,都有或多或少的牙齿保留下来。
我们知道,人的头盖骨是非常坚硬的,但头盖骨和牙齿比起来,还是弱爆了。牙说:不信,咱们等一千年试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古代帝王级别的牙坚强。
说曹操是一代枭雄,难道真的就按“枭”鸟的样子来复原曹操?
据报道:“科学家集人类学、遗传学、考古学、文献学、刑侦学等各方面专家所长,同时根据多支后裔的长相特征,逆推还原了一代枭雄曹操的容貌,7支曹操后裔跨越千年首次聚首,还原了曹操的相貌”。这报道写得让人读不懂,我想这么复原,有点玄!
考古学家认为的曹操颅骨,已经出土——
河南安阳西高穴魏晋大墓在2009年进行了发掘,第二年,这座大墓被宣布为曹操的高陵。
在墓中出土了据说属于曹操的颅骨残片。但头骨毁坏严重,失去了大部分面孔骨骼(可能是被铲去),已经无法做面目复原了。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民间学者坚决不承认这是曹操的头骨,为此还引发了一场“民科”挑战考古学家的大论战,把人都搞糊涂了。
从疑似曹操的颅骨的残存牙齿分析,它属于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与曹操去世时的年龄相当。
我好羡慕考古工作者,他们把曹操的头盖骨拿在手里,那沉沉的历史感远远超过捧读三国演义,他们想对曹孟德曹丞相说些什么呢?
隋炀帝死的太惨了,千年之后,他的坟墓找到了,墓穴里只剩下两颗“牙坚强”,从其磨损程度来看,它们属于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性(下图)。而隋炀帝死时,正好五十岁。
隋炀帝尸骨已化为泥,可是他的皇后,还保留了相对完整的骨架(入葬要晚几十年),这才知,原来著名的萧皇后是一个身高1.5米的小巧女人。
看,历经一千四百多年,隋炀帝的牙,牙釉质依然洁白如玉——好牙!
刘贺,汉武帝的孙子,他先后拥有的身份是:昌邑王、汉废帝、庶民、海昏侯。上为刘贺与相关人物关系图。
在海昏侯大墓的主棺中,仅仅发现了刘贺的牙齿。尸身已为泥(就是泥,与各种有机物形成的泥混在一起,几无区别),只有这满口白牙还保存着。
上面的圆形器物是一块较大的玉璧,敛葬时覆在刘贺的脸上。这一口牙这么呲呲着露出来,乍一看,还真有点惊悚呢!
俗话说,“发为血之余,齿乃骨之余”。似乎牙齿是骨头的副产品和衍生物。从墓葬发掘的情况来看,这后一句话应这么理解:骨头都化了、蚀了,唯有牙齿尚余,它最坚强!
骨头容易折断,而牙齿开裂者少。尽管牙齿长时间受到酸的刺激,以及研磨和外力的压迫,但它一直很坚固,一般来说,一口牙用五十年没问题。
为什么牙最坚强?据德国科学家研究,牙本质(牙釉质下面一层)包含了能防止牙齿开裂的微小纳米结构。这些纳米级的矿物颗粒嵌在胶原蛋白纤维中,一层层地往上铺,使得牙齿坚硬且难以被破坏。
牙的条件这么好,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带着一口好牙进坟墓吧!
欢迎关注“皇帝不称朕”微信公众号:hdshuoshi(皇帝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