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政治思想的精华素——维稳观!

(2016-01-19 11:24:53)
标签:

历史

政治史

螃蟹效应

维稳

官多

#蚀史日记#

皇帝不称朕

 

    明代武力不振,皆因将多,又以文臣、宦官挠将权,事权不一,相互掣肘,故损将士敢战之气。

      这样的分权,看起来误事、繁琐,影响行政效率和军事机器的运转力,然而它正体现了明代军事制度的根本特点。

       明代的体制,除了府州县基层官员较为简单,上层做事,基本上都是四套班子:文官、内官、武官(打仗是将领,抓人是锦衣卫)与监察官(科道)。而这四部人马、“四大家”中,除了武官,其他三家,都具有监察者的特点:文官下去办事,多系都察院都御史衔;钦差内官,没说的,天上来的人,是天子放出去的眼线和耳目,无所不在其监视之下,他不单打小报告、写密疏,飞章弹人,他也杠杠的;还有那官微而权重的科道官,更是专职的纪检监察人员。

        一个小池塘里,一时垂下如许钢钩,看哪个敢造反!

        豪勇武夫,诸色人等,睁眼一瞧,只见尖锥环布,顿时浑身筛糠,他还敢冒头吗?

        一个人或机构就能做好的事——比如打仗,冠军将军往前冲就好了,为啥要给他配几位指导员、政治委员和政治主任?他们是能打还是能杀?参谋长不够用?还要加派个秀才来点他,秀才本是做诗的行家,来到军中,却携一本孙子兵法,竟也装起孙子,指哪打哪儿,仿佛他才是名将!道理何在呢?好像说不通啊!

        其实,自古以来的朝廷,耗百姓膏血养“四套班子”不是白养的,它就像一张密密编织的大网,从天而落,大鳖小鱼皆不可逃!

        然而这张网的作用又不单为了剥民、为了防止武夫跋扈造反,其本质还有令其互相攀咬,互为牵制、互相掣肘之意——不为办好事,就为不出事。我曾著文,称之为“螃蟹效应”(《朱元璋治权秘术:螃蟹效应》,刊于《看历史》2015年第2期),今日忽然想到一个当代热词:这难道不是中国传统政治里的维稳观吗?

        只可惜鸟,官儿们的洪水就兜不住了

        决堤了

        泛滥了

        从此十羊九牧,羊还没得话说!

 

作者简介:胡丹,网名“皇帝不称朕”,学者、历史作家,著有“揭秘大明”三部曲《大明王朝家里事儿》《大明后宫有战事》《大明那些九千岁》。微信:wohudan;公众号:皇帝不称朕(hdshuoshi),欢迎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