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燕王朱棣只好装病了

(2014-12-05 20:12:58)
标签:

文化

历史

杂谈

连载41《大明王朝家里事儿》

《大明王朝家里事儿》原名《明宫闹鬼》,是我的明宫揭秘系列的第一部,已于近日由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推出(第二部《大明后宫有战事》,第三部《太监秘史:明朝那些九千岁》)。在纸质本面世之际,特将此书于此发布,以飨读者朋友们

******************************

/皇帝不称朕

 

第三卷  北边起风尘

 

第二十一章  多亏燕地有“王气”(上)

 

    自朝廷出其不意地对周王动手,雄镇大藩的王爷们,个个风声鹤唳,神经过敏。要说诸王过去骄纵,或许可信,然而自此之后,谁还敢骄纵,定是找死了。其实“骄纵”只是口实,不管藩王们是骄,还是娇,朝廷削藩的决心不可动摇。

    燕王朱棣作为皇帝年纪最长的叔父,理应对侄皇帝不顾祖制及“亲亲之义”,连续削夺藩封的行为表达态度。不知朝廷有没有这样的期待,或许方孝孺、黄子澄等大臣私下里都希望燕王能够识趣,主动赞附朝廷的行动,自献护卫兵力。然而,燕王对弟弟们一个个遭难,没有任何表示,只是称病不出。大臣们在失望之余,开始着手采取军事措施,以迫使他那么做了。

    金鼓锵锵,一步步直逼燕王府前。

    燕王护卫军力人数虽然不多,但屡从燕王出塞,精于骑射,战斗力较强。朝廷首先以加强边备为由,将燕府护卫官军陆续外调,使其离开“巢穴”,分散到宣府、大同等地。朝廷的措置可谓严密,除了架空燕王,剪除其爪牙,还调兵遣将,强化军事压力:命都督宋忠、徐凯、耿瓛等帅兵分屯开平、临清、山海关等地,又于彰德、顺德等地布防,对北平形成铁臂合围、瓮中捉鳖之势。燕王纵然不满,他敢不乖乖就范吗?

    炸药包已经埋好,就等安放引信了。

    建文元年六月,燕山护卫(燕府三护卫之一)百户倪谅从北平逃到南京“上变”,告发燕王谋反。此时朝廷已经准备完毕,建文帝在接到倪谅的密报后,立即采取行动,下令逮捕燕府在京公差人员。

    为了拿到燕王谋反的“证据”,朝廷动用了严刑。燕府旗校于谅在锦衣卫狱里被活活打死,成为靖难之役前的第一批罹难者。

    在掌握了燕王谋反的所谓“铁证”后,建文帝下诏,公开谴责燕王,命北平地方官入王府逮捕王府僚属。

    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朱棣仍在府中养病。

    政客的病,往往招手即来,挥手即去。朱棣也不例外,生病只是他外示韬晦的一种手段。但我相信,他一定整日急火攻心,浑身起火泡,惶惶然不可终日。到底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锁喉,还是主动出击,为改变命运而抗争?他犹豫不决。

    正在此时,忽有一人来访,报称是北平都司都指挥佥事张信,此人的官职差不多等于今天的省军区参谋长。

    朱棣一听此人的名字,就不想见。原来建文帝深知朱棣在北平经营20多年,与各种地方势力形成盘根错节的联系,故而对北平文武守臣实行了大换血,朱棣多年经营的人事网络毁于一旦。而新来的守臣,都是经过严格挑选,政治审查合格、忠于朝廷的官员,他们实际上负有监视燕王的使命。这位张信也是以“谋勇”得到推荐,从四川平越卫升调到北平都司来任职的。

    朱棣现在哪有心情与这帮官员应酬,他皱了皱眉,抚额摇手,推说病重,不方便见。可张信固执得很,一连来拜三次,非要见到王爷不可。朱棣只好请他进来,往床上一倒,装作不起的样子。

    话说史上装病最有名且装得最像的,莫如司马懿了。曹魏的大将军曹爽要抓司马懿的小辫子,司马懿遂以退为进,称病不出,而曹爽深知俗语有“司马妙计安天下”一说,不敢轻信,生怕司马老先生把生病也做成一计,遂派新任荆州刺史李胜借辞行前去探病,以察其真伪。

    司马懿是个很有想象力的人,他装病,不是躺在床上哼哼唧唧,喊头疼,呼胸闷,而是精心设计了两个戏剧情节以供李胜赏鉴:先是吃粥时故意嘴角歪斜,让粥汁淋漓一胸;又故意把李胜的任所荆州听成并州。真乃用计之出神入化!他不须呈上医生的诊断证明,一个半身麻痹、耳目失聪、命不久矣的形象,已钻进探子的脑海里。

    我想,朱棣与司马懿是不同的两类人,大概他学不来老狐狸司马懿这一手。他衣服都没脱,往床上一倒,被子一拉,只露一张苦脸在外面,就是病号了。

    欲知张信来说什么,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